】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范恒山:把双城经济圈打造成为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
http://www.CRNTT.com   2021-06-30 07:58:00


国家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评社北京6月30日电/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完成新的伟大使命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最为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三农”问题解决不好,乡村不能振兴,国家现代化无法圆满实现,民族也难以真正复兴。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是实现农民富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与必由之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应着力推进体制创新,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为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澎湃新闻发表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文章表示,成渝地区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典型地区,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等集于一体,城乡差别大,脱贫攻坚任务重。自本世纪初以来,重庆、成都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些年,成渝两地结合推动新型城镇化、促进乡村振兴和实施脱贫攻坚战,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统筹城乡发展取得了新进展。今天,包括深度贫困地区在内的全部贫困地区已与全国同步实现脱贫,农村人口转入城市的数量持续增长、融入城市的程度显着提升,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但也要看到,这一地区城乡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村经济整体薄弱,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部分已脱贫地区基础尚不稳固、存在贫困反弹风险,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

  国家推动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推动城乡融合向深层发展,打造城乡融合产业发展样板区,要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抓住关键。成渝地区应充分运用好先行先试权利,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的部署,加大探索力度,以务实有效和富有开创性的举措,尽快取得人民满意、社会认可、可资推广的新突破与新进展。

  “三农”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也是全部工作的主要难点所在。中国农村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既与“三农”的性质特点有关,也同长期来所实行的体制与政策相联。农村人口众多无法由财政供养、农业类产业科技含量总体较低致使经济效益不高,农产品关乎国计民生难以完全依市场机制自由定价等是客观原因;而为了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对“三农”采取的不平等做法则是主观原因,虽然这些做法在一定时期是必要的,也具有战略上的正确性和大局层面的合理性。

  文章指出,时至今日,在有必要有条件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际,应该基于过去的实践进行总结反思,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如下一些重要的思想认识:

  其一,单靠农村力量难以解决好“三农”问题。城市是资源要素的主要集聚地,在市场经济发展环境下,产业和人口向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更加显着。在中国,城市具有远超于农村的巨大能量,要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使农民过上美好生活,在主体上必须发挥城市的带动作用。

  其二,局限于“一亩三分地”的小农经营模式无法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诚然,小农户单独经营是农业生产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基本来源,而实施小农户单独经营也是由国情农情所决定的在一个较长时期需要采取的基本举措,但它与大生产模式及其配套体系间的阻隔也是明显的。规模经营是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必须采取适宜措施打通家庭承包与规模经营之间的通道。

  其三,不平等对待“三农”只会不断拉大城乡差距。“三农”发展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这种潜力因为体制与政策对之的长时间不平等对待而被湮灭或屏蔽了。“三农”用自身巨大的牺牲成就了工业和城市的快速发展。其四,发展农业必须超越农业。农业并非低端产业,但纯粹的农业必然拉低产业的层次和经济附加值,超越农业而用功发力才能做强做大农业,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不能以消灭农村农业为途径,消灭农村农业不仅扭曲了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毁掉了城市发展的基础与支撑,最终会危及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文章认为,基于上述认识,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应努力在如下一些方面加强探索、实现创新:

  (一)全面建立以城带乡体制,以强化支撑为导向调整完善城乡关系。

  应全面梳理城市群、都市圈等与农村的关系,通过法制建设和制度阻拦,最大限度的克服城市对乡村的虹吸效应,而最有效的形成辐射效应。与此同时,应结合行政区划或属地关系调整,建立起城镇、城区对所辖乡村的结对帮带关系;应探索形成稳定的帮带机制,推动政、事、企各单位以灵活有效的形式持续对农村开展帮带行动;还应全方位建立以城带乡的政策支撑体系,把帮带工作成效作为政绩评价的核心内容。

  (二)实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推动城乡一体发展。

  按照协调布局、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原则,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的需要,一体制定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提升等重要领域进行协同部署;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道路体系和公交网络,推进城市电力、通讯、供水、燃气、污水收集等管网设施向乡村拓展延伸;加强城乡一体治理,以农房改造、村庄整治为重点提升乡村建设质量,推进精神文明创建、思想道德建设、管理规则创新等的城乡对接,借乡村田园之美助推城市品质提升,依城市治理标准促进乡村投资环境优化;进一步消除体制与政策障碍,努力推进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提升城乡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