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高企、滞涨风险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较快恢复,物价保持基本平稳,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企稳回升,成绩来之不易。
|
中评社北京8月3日电/今年以来,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7月2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
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经济企稳回升
人民日报发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文章介绍,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经历了较大幅度波动。1—2月主要指标明显回升,实现良好开局。3—4月受新一轮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陡然增大,4月份主要指标深度下跌。5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取得成效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经济逐步企稳回升。从上半年看,中国经济总体保持恢复态势,物价基本平稳,就业形势好转,国际收支保持稳定。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其中二季度增长0.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7%,低于全年3%左右的预期目标;城镇新增就业654万人,6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回落至5.5%,二季度以来逐月下降;外汇储备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高企、滞涨风险明显上升的背景下,中国经济较快恢复,物价保持基本平稳,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影响,实现企稳回升,成绩来之不易。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企稳回升。面对新一轮疫情冲击,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动态调整优化防控措施,避免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疫情防控更加精准科学。同时,加大稳增长政策力度,落实已经确定的政策,及时推出和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着力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有关部门和地方迅速出台配套政策,靠前发力、适度加力,扩大有效需求,打通堵点卡点,提振市场信心,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推动经济加快恢复。
加大保供稳价力度,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为应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物价的冲击,中国大力抓好农业稳产增产,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抓紧推动实施一批能源项目,加强能源保供稳价,有效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与美欧等西方国家通胀高企形成鲜明对比,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制度优势。
千方百计稳就业保基本民生。针对疫情冲击带来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加强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政策支持,通过稳市场主体稳就业保基本民生。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留工补助、留工培训等政策力度,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面向农民工扩大以工代赈,启动就业援助“暖心活动”。坚决兜牢民生底线,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依法严厉查处哄抬物价等行为,继续上调基本养老金惠及约2亿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和改善。
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为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和疫情冲击等不利影响,及时出台外贸保稳提质的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助力稳经济稳产业链供应链,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持续改善中国营商环境,落实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直接投资增势强劲。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稳住了宏观经济大盘,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劲韧性和巨大潜力,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有望持续稳定恢复,加快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
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文章分析,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仍需付出艰苦努力。我们既要看到经济恢复面临的困难挑战,更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筑牢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的基础。
从外部环境看,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通胀水平持续攀升。6月份美国CPI同比上涨9.1%,创40年来新高;欧元区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ICP)同比上涨8.6%,创有记录以来新高。美联储等主要经济体央行加大加息力度,加快缩表节奏,偿债压力迅速增大,经济滞胀和衰退风险上升。世界银行最新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至2.9%,比1月份预期低1.2个百分点。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国际市场需求形成的收缩效应,不利于中国扩大出口。主要经济体收紧货币政策也可能通过资本流动和汇率等渠道影响中国经济金融稳定。
从国内发展看,经济持续稳定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一是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消费需求恢复仍需加力,投资回升动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二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仍然较多。受能源原材料、用工成本上升和订单不足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下降;接触性服务业恢复较慢,小微企业经营仍面临困难。三是经济恢复的动力亟待增强。与2020年疫情冲击后的情况相比,本轮经济恢复的动力结构发生变化,平台经济增势减弱,出口扩张空间收窄,亟须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重点群体就业压力增大。16—24岁人口城镇调查失业率有所上升,对消费需求恢复形成新的制约。五是价格结构性上涨压力增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中国的输入性影响逐步显现,通胀压力有所上升。此外,一些领域的风险逐步暴露,有效防范和管控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
尽管中国经济恢复面临多方面困难和挑战,但综合判断,中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2020年以来,在应对疫情等重大冲击中,中国既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又坚持不搞“大水漫灌”,保持政策规模和力度合理适度,增大了政策回旋空间。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经济运行尽快回归正常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