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1-01-21 09:43:10


 
  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扩大内需应注重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政策性金融机构在信贷政策和贷款期限安排上,既要立足当前“六稳”“六保”等工作,更要注重长期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目标的实现,在保持前期出台的各项普惠性短期金融政策的稳定性的同时,加大中长期贷款发放力度,着重支持生物医药、数字经济、5G网络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充分释放扩大内需的新动能。

  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关系。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将稀缺的金融资源配置到供需循环的堵点和短板领域,助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一方面,坚持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保本微利”原则,引导资金更多流入高端供给的研发和生产环节,以提高供给质量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坚持以民生为导向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继续加大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政策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的着重点

  文章指出,作为政策性金融的具体实施部门,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坚持底线思维,把握好各项惠企政策出台的时机、节奏和连续性,以提升精准服务扩大内需战略的政策效果。

  一是统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领域的中长期资金支持,大力支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探索发行低成本、长期限的主题政策性金融债券,专项募集资金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支持新型基础设施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完善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的资金保障制度;支持城乡基础设施提质升级,为老旧小区改造、新型城镇化等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二是大力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是克服外部性和协调性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首先,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具有长期性、功能性、非营利性等特征,对区域发展具有显着正外部性,政策性金融应与政府部门合作,探索设计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长期融资机制以支持其发展。其次,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配合国家产业政策,优先支持事关国家产业安全和“卡脖子”的重点产业链,支持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替代,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融资瓶颈和创新瓶颈。最后,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等协同配合,通过投贷联动等方式统筹支持制造业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构建常态化跨周期调节机制。政策性金融应发挥好跨周期调节作用,把握好逆周期短期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丰富宏观审慎工具箱,防止过度采取临时刺激带来的中长期副作用;提升内部治理能力,防止政策性金融机构利用政策优势对商业性金融机构产生挤出效应,政策性金融机构之间应合理分工,各有侧重;构建差异化的政策性金融机构考核监管体系,探索为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合理注资及建立中长期资本补充的机制,增强其跨周期调节能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