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定西孤儿院纪事》:拉你回到饥饿时代
http://www.CRNTT.com   2008-01-22 17:21:55


   
  ◎采访时:他们回忆当年从头哭到尾  
  
  杨显惠每年集中三四个月寻找那些孤儿,从定西到通渭,再到会宁、靖远和临洮,在一个孤儿的带领下,他每天早早地就出去采访。有时候聊了一天也没有搜集到什么好的材料,更多的时候则是扑空,没有找到当事人。3年的采访,让杨显惠对那里的一山一水都非常熟悉。哪里有个沟,哪里有个坎,哪里有棵老树,哪里有块草坪,都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也成了他写书时的素材。
  
  记:在采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压力?

  杨:基本上还算顺利,没人给我施加过压力。我做的采访都是在民间进行的,没有接触任何官方部门,我也知道他们不会提供什么资料给我。我家人也没给我什么压力,刚开始他们不同意我写,他们说你写得又不愉快,总是抹眼泪,就不要写了,但后来也不管我了。

  记:在采访搜集这些故事时,你是什么心情?

  杨:超出想像,他们跟我讲的一些故事真的是怎么想都想不到的。他们处于一种绝境的状况,面对亲人一个一个离去,那些孤儿要承受怎样的痛苦,他们又怎么去面对当时的那种情境?尽管采访前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当我听到他们讲的这些故事时,心里依然非常震撼。他们在回忆当时发生的事情时也是从头哭到尾,有时讲不下去了我就转移话题,等他们情绪稳定了再讲。

  记:这些故事你都写进书里了吗?

  杨:采访了150多个人,平均每个人都讲述了一到两件事,而书中写的10多篇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在《上海文艺》连载的时候,我写了一个小媳妇的故事,但《上海文艺》主编陈思和没有发,不是因为不能发,而是他心里接受不了这样的故事。那是一个孤儿跟我讲的他们村子里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姑娘嫁到婆家后没多久,丈夫就出去讨饭去了,很久没回来,公公就说:“你把我儿子撵出去了,现在我家也没粮食吃了,你回娘家吧。”娘家也没吃的,哥嫂就撵她走,说:“我闺女也饿死了,哪有东西给你吃。”这个姑娘从村子出去的时候,在一条山沟里找到自己侄女的尸体,她把侄女的肉剥下来烤着吃。有村里人经过发现了,就把她绑在树上打,说她吃人吃到娘家来了。最后没几天,这个女的就饿死了。

  我听到的这些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是这些孤儿亲眼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我还听到某个村最后活下来的人都是靠吃人活下来的。文学要写出美感,要给人以震撼但又不能让人恶心,要化腐朽为神奇,但不能越过美的界限,所以很多故事我留在自己的抽屉里。  
  
  ◎写作时:像被枪击中一样人会呆住 

  在写作的过程中,杨显惠整日“以泪洗面”,有时写到一半就写不下去了,要坐很长时间,抹很长时间的眼泪,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朋友来访也不能谈写作的事情,一讲情绪就会发生变化,有时控制不住眼泪就出来了。杨显惠不会用电脑,书稿都是妻子或女儿帮着打印,她们在打印的过程中,眼泪也经常哗哗地流下来。而即使要在这样的境况中煎熬,杨显惠却没有想要拿出来发表,他只是觉得应该把这些真实的东西记录下来,哪怕永远放在抽屉里,他也会去做。
  
  记:写作时,等于把痛苦再咀嚼一遍,会不会很难下笔?

  杨:有人说看到这些故事会毛骨悚然,但我在写的时候就不是毛骨悚然,而是像被枪击中一样,子弹穿过时的一刹那,人会呆住。我把全书分为三大块,每一块集中在两三个月内写完,这两三个月内,我都难以从那种氛围中解脱出来。所以集中写五六篇,然后就出去走走看看,使自己从中间解脱出来。

  记:关于那段历史,很多东西已经被湮没了,恢复对这些历史故事的记忆,对今天的意义是什么呢?

  杨:我之所以要把读者重新拉回到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只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我们有幸福美好的今天,但在几十年前,这块土地上却发生过让人心痛的事情,我们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我知道80后的人是不会看我的书的,但年龄和我一样大的人我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记住过去。

  记:历史真相正迅速消失,尤其是亲历者的感情和温度,不记录就难以恢复。你觉得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做些什么吗?

  杨:我只是通过文学的方法记录饥荒是怎么发生的,人是怎么饿死的,孤儿是怎么抢救的,基本上是从文学审美角度去叙述的,表达的也只是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几年农民的生存状况。但要真正记住历史,需要非常严密的记录,而这应该是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去做的事情。但很可惜,现在大学和科学院所的专家们几乎没有人来做这些事。在文学界,不单我在做,甘肃的两位作家也在写这方面的题材,比如出版的有王吉泰的《黑霜》和《引洮梦》。

  记:你有没有下一步的写作计划?哪些历史记忆是你最想记录和恢复的?

  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题材我不会去写了,但我还会坚持去写农民。接下来我会写一本关于河西走廊移民的书。经过这么多年在定西的走访,我对那块地域比较熟悉了,瞭解他们的生活也很方便。这些移民有一二十万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迁徙的,我想记录下他们的真实故事,从而在比较广阔的面上表现西北农民的生存状态。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