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封面(中评社 臧涵摄) |
中评社香港4月27日电(记者 臧涵)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快要出台之即,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编写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报告2018》蓝皮书于25日在香港率先发布。
蓝皮书指出 ,湾区经济开放的经济结构、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强大的集聚外溢功能、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海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丰富的滨海资源和高端创新要素的集聚,使湾区正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其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点和驱动技术革新的关键性动力。
因此,蓝皮出提到,发展湾区经济作为海洋国家对接国际交通、贸易、科技、金融的对外门户枢组,增强国际资本的吸力,是各国打造国际竞争城市标杆、争取更多国际话语权的战略选择。湾区经济具有的超大城市簇群形成的人才、知识、科技,资本资源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分工形成的先进生产力要素的集合,使投资每一平方米湾区面积所创造的超额利润,远远超出其他地区,开放引领、科技创新所带动的超大规模经济总量是其他城市或发达区域不可比拟的,湾区经济正在发挥引领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作用。
研究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纽约、三藩市湾区之后对全球资本投资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力的第四大湾区。其生态圈除具备前者的发展共性外,自身的区位优势特征也十分明显。从已经建设形成的岛屿之间与内陆之间连接的现代化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进出口码头和“9+2”超大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来看,粤港澳大湾区正朝着高度开放、创新引领、宜居宜业、区域协同的方向发展,已经初步显露出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和国际自由贸易港的雏形。
该研究以中共十九大报告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课题的顶层设计上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为广东融入大湾区建设、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为依据,以对外开放新门户、国际一流科创中心、全球金融中心为抓手以一带一路枢纽、现代产业链协同、国际宜居城市、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国际开放自由贸易港、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典范城市等问题为研究重点,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据了解,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九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区内铁路、高铁、高速公路、航空和航海网络日趋完善,一些大型跨境基建设施未来将陆续落成,这能促使大湾区内人员、资金、技术等流动更为顺畅。此外,大湾区内的城市人口超过6600万,经济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大湾区极有潜力成为具备最高竞争力的湾区城市群,并可同时提升其宜居度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