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空军某基地:体系磨砺铸空中精锐
http://www.CRNTT.com   2020-11-30 10:03:56


 
  在他们眼中,参谋团队胜过王牌参谋——基地演训任务,“中军帐”里没有不换的主角,所有参谋轮流上阵。刚调进机关的年轻参谋也要抛开稿子、对着地图,现场陈述作战构想。基地作战指挥中心主任李福瀚说,从最开始时的汗水涔涔,到如今的镇定自若,参谋们越练越有底气。

  在他们眼中,战场上击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有可能是跨界对手——重大演习现场,面对无人机群,往日“唱配角”的电子对抗分队率先出手,成功制“敌”。基地某处处长杨晨感慨万千:指挥员的头脑首先要跨界,只会用自己本专业、本领域的力量打仗,注定无法决胜未来战场。

  谈起过去体系训练与现在体系训练的不同,文俊飞说,关键在于树立体系作战思维。

  比如标准——同一时间里,多支兵种分队从外区抽组而来,在基地指挥下参加联合演习;而基地的多支兵种分队也被抽组到外区,参加战训任务。“沙场点兵不再点‘建制力量’,而是点‘模块组合’,呼唤着能力标准的体系化、模块化。不同要素、不同战位能够随机组合、即插即用,才能成为制胜链条上的一环。”文俊飞说。

  再比如规则——“千军万马汇聚体系战场,如果没有协同规则,好比没有交警和交规,必然打乱仗。”文俊飞认为,这个协同不仅是纸面上的协同计划,更是脑路的协同、准星的协同、弹道的协同。为此,基地组织骨干下工夫梳理出一套多军兵种协同规则,“虽然只能算是1.0版本,但是迈开了关键的第一步。”

  “推进体系训练,我们有优势,更有难处,甚至是风险,但再难再险也要按打仗要求练。”基地训练处处长赵晓春打了一个比方——这好比转动“飞轮”,启动时,克服阻力很费劲,转得很慢,渐渐地就会不断加速。

  采访中,记者听到几个官兵“没想到”的故事——

  一次比武竞赛,某雷达旅二级军士长杨君,没想到自己的对手居然是某电子对抗团下士彭顶。不管双方如何优秀,这次考核一定要“PK”掉一个。这种考核很残酷,但必须这样考,才能打破兵种藩篱。

  一次业务集训,某旅飞行员李鹏,没想到自己会走进雷达操作方舱,甚至还去了相关科研机构,从原理到操作学了个遍。学成归来,他豁然开朗:“用对手的眼睛看自己,才知道软肋在哪里!制胜招数往往就藏在交流的细节里。”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