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4月30日电/浏览上市公司信息,发现一个现象:不少上市公司刻意强化自己对90后消费群体的关注,貌似不说说自己对90后消费者群体的研究,就是脱离了市场实际,或者说不够市场敏感。
以一家生产销售厨房油烟机的上市公司为例,在互动易上,在回复“90后年轻人不一定喜欢在家做饭,对厨房电器销售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时,该公司认为“虽然不做饭但产品还得购买,一个家里必须要有一个厨房,厨房装修还得购买烟灶产品,反而年轻人对新的品类更愿意尝试。”
另一家房地产上市企业在业绩说明会上,也就90后消费者群体的研究进行了特别说明,他们认为,随着90后甚至00后逐渐成为购房、租房的主流群体,客户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特点比以往要明显得多。公司对于客户需求的理解,同样需要比以往更精细、更敏捷。公司的组织和团队成员,需要更强大的学习能力、应变效率。该上市公司表示,要借助最新分析工具,对人口特征的研究达到更精细的颗粒度,更丰富的维度和更及时的跟踪。
就连格力电器董明珠也用90后爱开网店的形式,用开网店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真的是“内心仍是25岁”,依然紧跟时代潮流,频频在一些公开场合推介自己的格力产品网店。
除了实物类的消费品,一些精神文化类的公司更是喜欢打90后的牌。比如影视文化、电子游戏公司,动辄号称自己主打年轻化品牌,新品推出就如何为90后和00后服务是考虑的重点。
90后的消费群体真有那么特别吗?笔者以为,其实不然,90后其实也就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群体,最年轻的90后是20岁,最大的90后已经29岁,按照中国农历的算法已经算是而立之年。事实上,在90后之前,80后,70后,以至于每一个年代的人,都曾经跨过20到30岁这个所谓年轻人的阶段。如果要说有什么共性,也属于这个年龄阶段年轻人共有的特征,并不是什么属于90后特有的需求。比如不喜欢做饭,并不是只有90后不爱做饭,80后、70后在年轻的时候可能也不是想象的那么爱做饭;房地产同样如此,曾经年轻的70后、80后也对住房、租房的需求有着年轻的个性化需求,只是没有条件满足罢了;影视文化更是如此,任何时候抓住年轻人的口味就是最大的票房保证;至于开网店就更不是90后的新鲜事了,那些开网店早的人其实都已经中年化。
90后如今其实已经在很多场合担当者主力军的角色,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般标新立异,和主流价值观那般遥远。前段时间抖音推出新型社交产品多闪,产品经理就是90后小女生。
的确,年代会有一定的烙印,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到达一定层次,这种年代烙印的权重会降低,取而代之更多是属于正在各个行业开始登堂入室的年轻消费者群体画像。以80后和90后相比,差别其实已经不大,他们一样更看重健康、重视个性、效率优先、品牌为主,这些年轻人主流的生活方式正在影响他们的消费决策。
归根结底,其实大家无论什么年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致的,受条件限制具体标准会略有差异罢了。所以上市公司刻意关注90后消费者群体其实没必要,把服务、产品做“美好”,就够了!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胡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