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心理咨询得有“聊效”
http://www.CRNTT.com   2019-08-30 12:09:05


资料图:上海首家离婚服务公司的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在线咨询服务。新华社发
  中评社香港8月30日电/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山大”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常态。这些人渴望有心理咨询师帮助解开心结、指点迷津。不过,很多患者发现走过最长的路原来是这个行业的套路。近日,媒体报道称,一患者4年花费了40万人民币却几无“聊效”,申请退款时却被对方以公开隐私相威胁。

  美国《侨报》8月26日载文《心理咨询得有“聊效”》,文章说,2019年7月,中国官方出台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显示,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可是,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却完全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目前,设立心理科室的医院寥寥无几,开辟住院部门的医院也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乱象丛生。

  虽然中国2001年出台的文件对报考心理咨询师有学历教育、专业背景等要求,但在现实中这些门槛形同虚设。只要缴纳几千元人民币费用,培训机构就能帮报考人搞掂一切。心理咨询市场需求旺盛,意味着高报酬高收入。一切“向钱看”下,各路人马先后涌入心理咨询行业。摆地摊的、做推销的......纷纷赶来“凑热闹”。

  没有专业知识,又走速成路线,这些伪咨询师的水平可想而知。一些人“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咨询师的名头,玩起了“跨界经营”,从卖药品到看风水,可谓无所不包。更不用说,一些咨询师通过“看表收钱”来拖延时间,搞得患者叫苦不迭。

  心理咨询行业之所以鱼目混珠,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监管缺位。目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只负责相关证书认证和颁发,咨询师开设门诊又不在卫生部门监管范围,只需在工商部门注册就可。

  当下,中国主要依赖行业协会约束。显然,在利益面前,缺乏刚性的制度和惩罚机制,自我约束远远不够。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