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的必然要求
http://www.CRNTT.com   2019-11-01 08:38:39


  中评社北京11月1日电/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从实体经济延伸至金融领域,以优化结构、提升效率为核心的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成为新时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政策重心与主线。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社科院投融资研究中心主任黄国平文章表示,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着,但金融系统仅依靠量的增长已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导致金融总量充裕与结构失衡并存的低效格局。

  一是金融总体杠杆仍偏高,支持实体效率较低。长期以来,中国社会融资增速与M2同比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常年高于名义GDP增速。尽管高杠杆支持了过去十几年的经济增长,但随着杠杆率不断攀升至高位水平,全社会债务负担压力愈益严重,经济总体承受高杠杆压力和抵御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在下降。

  二是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融资结构不平衡。中国社会融资结构分布存在直接融资占比过低、间接融资占比过高的不平衡问题,而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企业高度依赖以银行为核心的信贷系统,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攀升。金融资源配置方面,大量供给集中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而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金融供给力度普遍不足。此外,重资产、重抵押的滞后金融服务模式也导致金融供给多投向于国企等大型企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传统领域,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创新产业的支持则严重不足。

  三是金融机构发展不协调,业务同质较为严重。当前,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规模庞大、占比偏高,而其他金融机构规模则相对较小。同时,银行业金融体系资源大多集中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而中小金融机构占比较低,使得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等发展相对不足。银行业服务对象、金融产品、服务模式趋同,同质化严重,削弱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职能。

  四是货币传导机制不畅,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近年来,央行通过降准、再贴现等手段为银行体系提供了足量低成本资金,但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主体却依然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这一方面源于国内存贷款利率“双轨制”并存,从而影响政策利率向市场利率的传导效率,同时,也与此前过度膨胀、野蛮扩张的同业理财、委外业务所导致的资金空转、脱实向虚不无关系。各类不合规结构化理财、证券信托和表外非标业务无序发展等一系列金融乱象不仅严重扭曲了金融系统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而且抬升了系统性风险水平。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