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补齐京津冀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短板
http://www.CRNTT.com   2019-11-22 08:49:52


 
  一是要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联合京津冀地区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涉农企业等共同组建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区域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为载体,搭建科技资源共享与高效配置的农业协同创新平台,探索建立“京津研发转化、河北示范推广”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

  二是要促进农产品市场无缝对接。合理布局农产品产地市场与区域农产品集散中心,完善冷链物流和直销配送体系,加强产销衔接,形成快速便捷的鲜活农产品物流圈。合作共建农产品流通、市场信息、质量检测和市场准入体系,促进市场一体化。构建动植物疫情联合预警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联动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共同抵御重大风险。

  三是要强化农业经营合作。支持区域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联接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区域一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全域覆盖的经营管理体系。联合开展品牌农产品推介活动,发布区域共认的农产品品牌名录,建立区域农产品品牌互认互信机制。

  第三,以美丽增色带动城乡生态跨域共治。京津冀地区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共处一个生态单元。从建设美丽京津冀出发,推动城乡融合特别是跨域融合,要以维持和恢复乡村特有风貌为重点,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群“大生态区”新格局。

  应协同推进农业环境治理。在京津冀全域开展农业节水行动,共同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制定推广区域农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降低农药化肥使用总量和强度;围绕强化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绿色屏障功能,优化调整生态脆弱地区农业用地规模与结构,增加生态用地比重,建设成片森林,恢复连片湿地;等等。

  同时加强推进跨域生态补偿。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主要都市区对农业大县和生态功能县利益倾斜与对口帮扶,结合实际采用实物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等多元化补偿方式,提高补偿实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探索建设京津冀地区水权交易制度和统一的水权交易市场。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