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http://www.CRNTT.com   2020-10-15 08:52:35


 
  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我们不仅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而且具有产业体系完整和内需规模巨大的发展条件优势,以及疫情率先得到控制、经济发展率先恢复的经济社会治理优势。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比如,总体科技实力还不强、一些关键环节还受制于人;营商环境近年来虽有较大改善,但还需进一步优化;在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也存在不少短板,有待进一步补齐。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加快补齐这些短板,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客观需要,而且是释放增长潜力、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能够保证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步伐更加稳健。

  加快形成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文章分析,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有机统一的。今年5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全面部署,提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这将加快促进形成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全面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促进创新发展。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形成机制和组织实施机制,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抓住全球人才流动新机遇,构建更加开放的国际人才交流合作机制。

  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协调发展。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推进实施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促进绿色发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推动绿色生产和消费,倒逼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污染能耗高的企业转型,完善绿色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改善生态环境,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开放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

  坚持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促进共享发展。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健全统筹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完善基本民生保障兜底机制,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