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19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网评:良性竞合关系应成为未来中美相处之道
http://www.CRNTT.com   2021-04-04 00:08:42


  中评社北京4月4日电/网评:良性竞合关系应成为未来中美相处之道
  
  来源:中国网  作者:戚易斌

  上周,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了上任以来的首场记者会。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拜登称其任内“不会让中国超越美国”。同时他也强调不寻求与中国对抗,但两国之间会有非常激烈的竞争。

  聚焦大国竞争是近年来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转变之一。随着中美实力日益接近,美国愈发感到“霸权地位”受到威胁。特朗普任内,美国对中国挑起了贸易战、科技战,甚至谋求全方位脱钩,企图阻遏中国的发展势头,消耗中国的发展实力。竞争领域扩大、竞争态势升级成为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鲜明特点。

  拜登政府虽对“特朗普主义”进行了大幅度修正,但在对华政策上依旧继承了不少遗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首场外交政策演讲将“中国挑战”列入八大优先事项,白宫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期指导方针》将中国视为主要竞争对手,再加上拜登此次记者会上的言论。种种迹象表明,竞争仍是拜登政府处理对华关系的主基调。

  在3月2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中美之间在利益交融中出现竞争并不奇怪,关键是要在公平公正基础上良性竞争,既提升自我,又照亮对方,而不是你死我活、零和博弈。这与王毅外长在全国两会期间谈及中美关系时的表态一脉相承,既是对美对华竞争战略的回应,也为未来两国相处之道提供了范本。

  中美竞争的现实已不容回避,不过竞争有良性竞争和恶性竞争之分。前者正如华春莹所言,是一种“提升自我,照亮对方”的双赢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打开国门搞建设,不断拓宽良性竞争赛道,通过积极拥抱世界、参与国际竞争转变了思想观念,激发了创新创造热情,实现了各领域的全方位崛起。同时,中国的开放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广阔机遇,给全球经济注入了增长动力,这堪称中国与世界良好互动、共同发展的典型例证。

  反之,恶性竞争则意味着破坏规则、制度,甚至突破底线以阻止或遏制对手,往往伴随着激烈的冲突。上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就是大国恶性竞争的极端表现。而今天的世界,恶性竞争仍未退出历史舞台。过去四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的疯狂打压,不仅没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其国家竞争力直线衰退(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美国排名由第三降到了第十),国际形象严重崩塌,中美关系更是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谷。可见,恶性竞争到头来只会自缚手脚,损人害己。

  去年12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在一次访谈中表示,“大国就是要展开竞争,这是世界的本质”“大国之间将在许多不同的空间展开竞争,这没什么问题,也未必是错误的;但务必要保持大国竞争状态,确保不会转向大国冲突或大国战争”。这段话表明,部分美国精英阶层也认为中美需要坚持“斗而不破”的原则。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决定了谁都承受不起你输我赢的零和博弈,必须确保两国竞争行驶在正确的轨道上。

  中美之间的竞争,只能是基于规则和法律的公平竞争。这个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为宗旨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无论从中美两国还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中美都应该让公平公正的良性竞争成为两国的最大公约数,并通过良性竞争促进携手合作,从而打造两国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良性竞合关系。

  “中国的目标从来不是超越美国,而是不断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中国。”对于美国来说,也不要总想着超越别人或被别人超越,而是应该集中力量超越自己,并登高望远展现政治智慧,按照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处理中美关系,使中美关系沿着健康、稳定轨道向前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