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6G需要新处理器,因为传统的硅芯片无法应付太赫兹频率。这个问题有解决办法,但只在实验室层面。比如,莫斯科理工学院和莫斯科国立师范大学的俄罗斯物理学家与英国同事一起制造出一种石墨烯晶体管;日本大阪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拓扑绝缘体的芯片。
同时,软件部分的工作也在进行中,6G网络的运行将通过人工智能来管理。
还有基础设施的障碍。波频越高,在大气中就越难传播。因此,要建立太赫兹级网络,就必须用基站对该地区进行密集覆盖。这也是5G面临的现实问题,但程度较轻。在广大区域建立5G网络对运营商来说无利可图,它们通常只在城市的繁华区域运营。
对6G来说,基站需要间隔几十米架设,这是对城市环境的严重侵占,未必可行。但还有一种解决办法:利用移动基站来传输信号。简单地说,就是把发射器嵌入每部智能手机。但这肯定会有医学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充当行走的天线。
实现“万物互联”
到底为什么需要6G网络?未必是在几分钟内下载全球电影档案。网络视频随处可看的问题已经在第四代网络中解决。随着4G的普及,网络虚拟内容脱颖而出(YouTube、流媒体服务、视频通话等)。5G速度已经超出我们的日常需求,这种网络首先面向不间断运行的“物联网”家庭和工业设备。
随着6G技术的出现,全面联通性将变得更强,达到“万物互联”的水平。这种状态是什么样的?TMT投资基金联合创始人格尔曼•卡普伦在接受《侧面》周刊采访时预测:“我们将接触到一种新形式的视频交流——实时全息影像。隔空旅行(见下图)将普及开来。沉浸式虚拟现实变得可能,包括触觉和嗅觉。不仅是游戏,电影也将以这种形式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