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美国总统拜登在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发表演讲。新华社发 |
中评社香港6月9日电/美国人和中国人对“变化”的理解截然不同,这一点在他们的表述中最为明显。美国坚称中国是其所谓最大的威胁,而中国同样坚定地表示无意取代美国。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7日发表一篇文章称,美国的说法幷不出人意料——它所用的是自己最了解的应对中国崛起的视角。在这方面,有一些经过深入研究的思想流派指向中美之间可能发生或者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宣扬的“修昔底德陷阱”和约翰•米尔斯海默等学者提倡的进攻性现实主义。
相比之下,中国反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说法,主张“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显而易见,中国视角的核心是由中国的历史和哲学所决定的,而不是西方历史和哲学。
和谐是《易经》中的关键概念之一,和谐的因果关系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平衡的循环。地缘政治是确保战略优势的复杂战术努力,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议程。中国也不例外,但其基本方式幷不是基于线性的“输赢”模式。
一种欣欣向荣的多极国际秩序符合中国的利益。面对中国不断增长的影响力需要全球平衡做出相应的调整,但不是将之彻底推翻。说到底,中美之间的接触不应是在中间划一条分界线,而应是一个循环往复的和谐圈,与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环境相平衡。
也许美国总统乔•拜登应该考虑读一读《易经》,重新评估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