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知网:违法,知否?欺客,改否?
http://www.CRNTT.com   2021-12-13 13:33:05


  中评社北京12月13日电/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把我100多篇文章收录到数据库,不仅不告诉我,读者包括我自己下载还要付费,我本人却从没拿到过一分钱稿费。”近日,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中国知网”侵权,获赔70万元一事,引起舆论关注。更令人唏嘘的是,当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后,知网下架了他的所有论文。

  作为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建立幷由同方股份控股的企业,知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世界上论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但近年来,这一本应是知识产权保护标杆和学术交流公共资源的平台,却屡遭舆论质疑,有不少人说知网垄断学术资源、张“网”扑向商业利益,还让不少网友感慨“知网店大欺客”。

  知网利用自身在学术界近乎垄断的强势地位,制定霸王条款、获得巨额利益,一直饱受学界诟病。在此次事件中,被侵权的赵德馨想在知网上下载自己的作品,还要倒过来给对方付钱。“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赵德馨这句质问,道出了广大学者的心声。

  舆论质疑首先集中在知网的盈利模式和收费标准。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知网年收入近12亿元,毛利率近54%。但与高盈利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作者的微薄收入。据报道,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在知网出版,作者本人最高仅可获得100元现金以及400元面值的检索阅读卡作为稿酬。而作者的论文每在知网被下载一次,平台就会收取15元/本甚至25元/本的费用。

  不仅如此,这一高定价还保持稳步上涨。据悉,知网每年都保持10%以上的涨价幅度,这让许多订购其服务的高校叫苦不迭。2016年,北京大学甚至因知网涨价过高一度停用知网。有网友调侃:“写一篇论文不仅掏空了脑子,还要掏空钱包。”

  此次面对赵教授的维权,知网虽然履行了赔偿责任,但其后期的“下架”处理,让不少人质疑中国顶流学术网站的“初心”。一方面,知网的权威建立在学者们的汗水之上,知网赖以生存的版权资源,正是中国学术界无数学者辛勤付出的结晶;另一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却被“垄断”,成为压在学术界头上的“一座大山”。<nextpage>

  知网不仅垄断了学术论文资源,更借此垄断了学术评价资源。知识创造者们必须凭借知网才能“证明”自身的价值——“能不能在知网上搜到自己”“知网上有几篇论文”成为很多学者职称评定和考核的标准。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被侵权幷非个例,但鲜有专家学者主动站出来维权。“我已经退休了这么多年,不在乎这些。我最关心的是‘尊重知识创造者’这个问题。”赵德馨说。

  12月10日,中国知网发布《关于“赵德馨教授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相关问题的说明》,表示向赵德馨道歉,幷提出将妥当处理其作品继续在知网平台传播的问题。赵德馨也表示,希望知网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知网带有明显的公益属性,应该代表中国学术的形象和风气。这样一个由国家支持且掌握众多学术资源的平台要以广大学者的学术需求为首要导向,而不是利字当头、一网打尽,在未经原作者许可的情况下将“知产”据为己有幷换取商业利益。

  对于任何知识储备和知识付费平台来说,尊重知识创造者应是永远坚守的底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