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3日,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作业。(新华社发) |
中评社香港12月1日电/德国经济界在与中国交往时面临的窘境在安格拉•蒂茨拉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作为汉堡港务与物流公司(HHLA)董事长,她必须保持这个全德最大港口的国际竞争力,而这离不开与中国的合作:HHLA处理的集装箱中约三分之一要么来自中国,要么将运往中国。另一方面,当她想通过参股码头的方式将中国国有海运公司中远集团与汉堡更紧密地绑定时,她又不得不在公众面前为自己辩护。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11月22日载文《为什么妖魔化中国是危险的》,文章说,蒂茨拉特在本报举办的经济峰会上表示,关于中远参股的辩论总是在对真正事实“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行。为了一场“早该进行的讨论”,也就是德国未来应当如何面对自己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时,汉堡被“象征性”地推到风口浪尖。她认为,应该讨论这个问题的是柏林和北京,而且不能以牺牲某个企业与其最重要的顾客之一的关系为代价。
蒂茨拉特非常了解中国。她曾为戴姆勒和德国邮政工作。这位56岁的女士表示,她在过去25年曾“无数次”到过中国。因此,她亲眼见证了德中经济越来越密切地交织在一起。直到今天,她都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德国从全球化和对华贸易中获益良多。
她的立场幷非个例。其他商业领袖也警告不要突然妖魔化与中国的关系。例如德国软件巨头思爱普公司。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克莱因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思爱普自身“与中国客户没有太多业务往来”,“但我们的客户在中国生产时会使用思爱普的产品”。因此,思爱普最终还是从对华贸易中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