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刘志彪:深化改革打通双循环中的各种堵点
http://www.CRNTT.com   2020-10-03 14:55:36


 

  提高生产率打通需求堵点

  以提高生产率为突破口,打通双循环需求方面的堵点。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链接点在于内需。只有具有强大的内需市场,才能把世界的供给中心(生产能力提供者)转化为世界的需求中心,把客场全球化转化为主场全球化,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链接起来并顺畅地实现循环过程。中国经济总规模虽然名列世界前茅,但总体上还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本格局。鉴于此,中国庞大的国内市场优势,现在还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水平,最直接的途径是提高国民收入中居民分配的比重,但是根本的途径还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只有按照劳动生产率上升幅度适当大于平均工资上升幅度的原则来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水平,才能在所创造的财富不被分光吃尽,才能使财富总盘子增加的前提下,达到真正的富民目的,否则居民收入的增长就难以有扎实的基础,也很难持续下去。社会财富的增长只能通过增加劳动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两个途径来实现。其中提高生产率的办法,也只能是技术进步、机器劳动替代人类劳动、鼓励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改善经济体制等。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口红利急需要转换为人才和知识红利,因此增加社会财富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加大知识投入,加大机器使用等形式来提升生产率。另外,提升国内消费需求水平,在居民人均收入不变的前提下,还可以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更多地承担政府调节职能的途径来实现。政府为居民承担的基本住宅、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公共支出越多,除了能增加劳动者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励其投身发展的积极性外,还能垫高居民消费支出的“护城河”,从而增加居民消费的安全感,强迫储蓄的比重自然降低、消费比重得以自然提高。

  深化结构调整打通机制堵点

  以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打通双循环机制方面的堵点。结构不均衡会极大地影响甚至决定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和稳定运行,这是必须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的主要依据。例如,从所有制结构看,目前民营经济发展与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竞争条件并不均等,面临着“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高低门”等进入障碍,如果不运用《竞争法》破除一切针对民营企业的行政壁垒和政策歧视,那么中国市场上最有活力的这个市场主体就无法正常地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再如,从地区经济结构看,过去按照地区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定政策的办法,导致了一系列的政策“洼地效应”,是地区间存在着严重的开放歧视和不均衡现象的根源,由此影响统一、竞争、开放、有序市场的建设。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按地区公平的原则推进政策实施过程,平等一切区域间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的差异。还有,分配结构不均衡则会直接导致双循环的机制性堵塞。在一个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扭曲的社会结构中,由于高收入者的消费边际倾向很低,低收入者没钱消费,即使这个社会人均收入很高,也达不到扩大内需的作用。因此降低财富和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让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形成并具有强大的消费能力,就是一种最有利于扩大内需的制度安排,也是最优的社会结构。就初次分配而言,值得注意的一是财富在国内居民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分配。GDP中外资拿得多,自然本国居民就会拿得少。依靠吸收外资来发展经济的地方,如江苏苏南地区,都普遍存在这一分配失衡的问题。二是财富在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比例。资本所有者拿多了,劳动者的收入和需求就受到严重抑制。因此不让劳动者分享发展利益的经济体制,是不可能走得长远的。就再分配而言,目前其结构失衡影响双循环的主要表现是:一是收入和财富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的分配失衡。政府和企业从国民收入总盘子中拿多了,居民拿得就少了。这是聚焦富民战略、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导的社会结构的软肋。二是财富在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配失衡。现在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弱,而虚拟经济过火,金融、房地产部门在分配中处于强势地位,诱导资源和要素过多投入到虚拟经济部门,这是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的内在根本原因。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