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我国生物多样性履约行动、进展与展望
http://www.CRNTT.com   2021-10-14 16:59:24


 

  (三)健全了自然保护地体系

  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手段。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中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量已达1.18万个,面积超过1.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实现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要求。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25%,涵盖了重要物种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保护了全国近40%的水源涵养区,固碳量约占全国总固碳量的近45%。

  (四)生态系统得到恢复

  我国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并取得积极进展。工程实施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完整性,物种栖息地联通性,充分发挥大自然的自我恢复能力。森林面积稳步提升,草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湿地保护初见成效。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卫星观测数据发现,全球从2000-2017年新增的绿地面积中,25%以上来自我国,我国对全球绿化增量的贡献居全球首位。

  (五)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为了更好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我国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自2015年起,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对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观测,调查记录超过210万条,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编目,为掌握全国生物多样性本底积累了基础数据,为跟踪评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执行进展提供了支撑。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