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7月24日,在毛里求斯东部弗拉克区,冈尼斯·布鲁思站在自家的甘蔗地前。(来源:新华社) |
中评社北京9月2日电/据新华社消息,近年来,一项项中国农科技术在非洲大陆生根发芽,一项项中非农业贸易便利化措施陆续落地,丰富非洲人民的“粮袋子”和“钱袋子”,切实推动了非洲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
近日,新华社记者在非洲多地采访,切身体验中非农业合作蓬勃开展。
抗旱稻:助力非洲抓好“粮袋子”
从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非第一大港口”蒙巴萨向内陆行驶大约100公里,一块“与众不同”的田地映入眼帘。记者一路上见到的要么是玉米地,要么是甘蔗田,而这里是已经收割大半的金黄的稻田。
说这块田地与众不同,还因为这里虽然种的是水稻,但地里却没有水,而长出的稻穗依然密集饱满。这种水稻便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发的节水抗旱稻,专门面向非洲市场,已在这里成功试种了7年。
3名稻农早已在这里等记者,他们用斯瓦希里语介绍了试种节水抗旱稻的心得体会。
卡特琳·基马尼试种的体会颇多。“它给我们带来了丰收。过去我们种一大片地,只能收获两麻袋稻谷。现在种上一英亩,就有望收获40到50麻袋。”她说,“来自中国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我们的日子比以前好多了。”
鲁弗斯·马伊纳坦言自己对这种新品种感到兴奋。“我种稻已经15年多了,过去因为不懂得施肥或缺乏种子的专业知识而苦苦挣扎。现在,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马伊纳说,“我想继续学习如何改善水稻种植。我想对肯尼亚同胞说,我们应该接受杂交水稻种植,因为它有很多好处。”
已经当了6年稻农的姆旺吉·基马尼颇有同感:“这种水稻好处很多,它生长得很快。我们过去种植的当地品种面临很多挑战,成熟时间较长,产量相对较低。过去我们与害虫作斗争,现在种植这种水稻后,虫害变少了。”基马尼说,“我希望大家接受培训学习种植这种水稻。”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肯尼亚多地去年遭受乾旱影响,粮食大幅减产,蒙巴萨地区也未能幸免。事实上,乾旱是非洲多国多年来共同面临的问题,对非洲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节水抗旱稻为非洲保障“粮袋子”提供了新希望。
“这种新品种水稻特别适合在沿海地区种植,单位面积产量是当地品种的好几倍。”肯尼亚农业和畜牧业研究组织专家约翰·基马尼告诉记者。目前,肯尼亚80%以上的大米依赖进口。来自中国的节水抗旱稻有望于年内在肯尼亚通过新品种认定,助力这个东非国家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