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12日电/“我每天能缝制毛球500个,每个毛球有0.05元的加工费,而且工资都是现结,现在感觉生活充满了希望。”河北省南宫市垂杨镇宋连寨村村民郁双兰说。
郁双兰今年57岁,因心脏问题不能干重活,几乎失去所有收入来源。8月起,在当地政府引导下,郁双兰每天到村里的“扶贫小院”去缝毛球,晚上还可以拿一部分回家做,挣点“加班费”。
南宫市是中国羊剪绒之都,近年来,毛球作为毛绒玩具、皮衣配饰、日用品挂件的装饰品,成为消费新宠,市场需求旺盛。南宫市政府依托当地毛球加工企业,通过“公司+贫困户”的模式,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参与毛球加工。
当地在每个村找出一闲置的房子作为“扶贫小院”,由各乡镇与大的毛球加工企业签订合同,安排相关技术人员担任“扶贫小院”负责人,把毛球加工手工活带到“扶贫小院”,按贫困户加工量当场结算工资。
“南宫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700户,贫困人口13627人,是河北省非贫困县中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为此我们选择了劳动强度低、易入门、工作时间自由的毛球加工项目作为扶贫工作的突破口,将‘生产车间’搬到贫困户家门口。”南宫市委书记刘金宇说。
为切实提高贫困户收益,南宫为每个“扶贫小院”提供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缝皮机和缝球机,让毛球的缝制效率比普通设备提高2-3倍。
南宫市大高村镇董土营村贫困户李应庄说,前几年为了给老伴看病,花光了家中积蓄,现在每天还要给她做饭,根本去不了远的地方,多亏有了“扶贫小院”,不用出村就解决了工作问题,依照目前的工作量,全家年收入能有1万多元。
如今,南宫市建立毛球“扶贫小院”30多个。当地还结合各乡镇特色资源打造了其他形式的“扶贫小院”,带动1500余户贫困户家门口就业增收。
(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