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松林植被 图片来源网络 |
中评社北京2月28日电/日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2019年松材线虫病疫区名单。这是继去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后,推进松材线虫病防治、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又一举措。
松材线虫病是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具危险性、毁灭性的病害之一。在我国,松材线虫病于1982年首次在南京中山陵发现,虽然得到全力防治,但30多年来,全国因松材线虫病损失的松树累计仍达数十亿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上千亿元。目前,该病害在我国18个省588个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974万亩,呈现向西、向北快速扩散态势,最西端达四川省凉山州,最北端已在辽宁北部多个县区,并已入侵多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重点生态区。同时,疫情发生区域突破了传统理论提出的年均气温10摄氏度以上的适生界线,传播媒介也发现了云杉花墨天牛等新种类,危害对象由过去的马尾松、黑松扩大到红松、落叶松等松树种类,疫情直接威胁我国近9亿亩松林资源安全。经专家研究分析,我国所有区域都是松材线虫病的适生区,所有松树种类都有可能感染松材线虫病,如不采取得力措施,森林资源损失将不可估量。专家分析认为,造成松材线虫病疫情严重扩散危害的主要原因是,疫木清除不到位、疫木源头监管不严、疫木流失严重。现有的松材线虫病县级疫区中,有80%以上是因带疫松木及其制品流入引发的疫情。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司长赵良平说,我国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国办早在2002年就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2014年,国办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中,将松材线虫列为国家级重大有害生物,并强调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各地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疫情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多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采取了以加强防治责任落实、强化疫区疫木管理、加大疫情除治力度、提高疫情监测水平、严格检疫执法等为重点的一系列防治措施,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针对当前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去年11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2010年出台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和2014年出台的《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重新进行修订,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防治思路: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实施更加科学、严格、管用的防治措施,遏制松材线虫病快速扩散危害的严峻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