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浙江过去的40年是一部为发展闯关、为改革探路的传奇史诗,那些洗脚上岸、历经千难却始终倔强前行的万千草根力量,则是这部史诗的书写者。
“造车有什么难?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两张沙发吗?”当年让“汽车痴人”李书福没想到的是,民营企业拿到汽车准生证比造车还难,可他从未放弃,直到把吉利汽车开出国门、驶向世界。
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把发展权交给民众,是浙江改革开放的重要启示之一。
借力改革,民营企业创造了浙江56%的税收、65%的生产总值、77%的外贸出口、80%的就业岗位。
借力开放,从企业和产品走出去、资本走出去,到模式走出去,万千浙商遍布全球各地,10.18万平方公里的浙江、中国的浙江、全球的浙江,“三个浙江”交相辉映,撑起了这个沿海省份的独特开放格局。
无中生有 点石成金
踏入义乌收藏品市场43号的杨家画廊,一幅“敢创”的书法赫然入目,这是画廊主人杨兴桂的作品。这两个字,是他的老伴、曾拿到义乌市场001号营业执照的冯爱倩老人和万千商贩的真实写照。
20世纪80年代,摆地摊的冯爱倩拦住时任义乌县委书记,一句“为什么不让百姓摆地摊”的追问,触动县委调查研究,为地摊市场和农民经商松绑。义乌市场由此起步,一座没有地理优势和物产资源的小县,成为全球最大小商品集散地,创造了“无中生有”的改革开放奇迹。
不出产皮毛,却崛起了全国最大的皮革市场,这是海宁;
没有名山大川和历史古迹,却成为“东方好莱坞”影视基地,这是横店;
不出产红木,却生产出全国三分之一的红木家具,这是东阳……
奇迹源于改革。
浙北德清,新时代改革重镇,承担了65项省级以上改革试点。浙江省地理信息产业园内,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过去6年间,这块土地上长出了50多幢产业大楼。通过改革和市场化机制创新,吸引创客入驻,产业不断汇聚,这个无地理信息行业优势、“零”产业基础的小县城,成为首届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举办地,地信产业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