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大两学者获“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左为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傅凯骏,右为生物学家王澜。(大公报) |
中评社香港12月12日电/2023年“裘槎麦德华前瞻科研大奖”颁奖典礼于上周五(12月8日)举行,来自三间大学共四位学者获奖,每名获奖者获颁500万元用于未来5年研究。其中,香港科技大学两位获奖学者于昨日见传媒,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王澜的研究方向涉及细胞中健康及不健康线粒体分子层面的变化,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疾病治疗和药物研发。另一位学者傅凯骏的主要研究方向量子材料方面,希望促进学界对量子材料的理解,以带来更多可能。
大公报报导,科大两位学者分别获奖,其中科大生命科学部助理教授王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健康与异常的线粒体在分子层面的区别和变化,线粒体是细胞中重要的细胞器,作为细胞的动力来源,健康的线粒体不仅产生能量,还有代谢、感知和解决细胞压力等多种功能。
科大王澜研细胞线粒体变化
王澜介绍,如线粒体功能失调时,会导致一系列譬如神经、心脏或肌肉相关的人类疾病;且线粒体疾病涉及范围广,平均每5000人中就有1人因线粒体功能失调而患有相关疾病;王澜续指,线粒体疾病的致病原因,可能因为线粒体中存在蛋白质突变。
王澜研究团队利用结构生物学的研究方式,重构线粒体中某些蛋白质结构,并探究这些蛋白质的功能;通过研究线粒体分子层面的机制细节,将有助于设计线粒体疾病有关治疗方案及药物研发。本次大奖所获资助将用于购入实验仪器。除却研究工作,王澜亦负责日常教学。她表示,自己在中学及博士、博士后期间受到多位老师的指引,激发出对科研的热情;未来希望也能像老师一样,指引自己的学生走上同样的科研之路。
科大另一位获奖学者为理学院物理学系夏利莱博士物理学助理教授傅凯骏,他是一位凝聚态理论物理学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与量子材料有关。傅凯骏表示,当前科学界对量子材料的理解仍相当有限,譬如室温超导体的研发尚处于非常早期的研究阶段,因此理论方面的研究,包括开发框架和模型至关重要。
傅凯骏希望和团队探索可以利用传统电脑通过演算法等方式,模拟量子材料的创新方法,分析电子之间的量子纠缠模式,从而促进学界对量子材料的理解,挖掘更多量子效应带来的新现象和可能;大奖所获资助将用于招揽更多研究人才。
大奖其他两位获奖学者分别为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学系助理教授冷凯,和香港大学工程学院电机电子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李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