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城遗址鸟瞰图。(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供图) |
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据新华网消息,记者从12月19日召开的“南京文明之光——高淳薛城遗址考古阶段性成果专家论证会”上获悉,薛城遗址被明确为南京地区已知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聚落,对南京文化史研究、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文明化进程的探讨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溪街道薛城十村的薛城遗址,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距今约6300年至4000年。自1997年起,该遗址先后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等进行五次考古发掘,累计清理出新石器时代墓葬253座、灰坑238座、灰沟5条、房址20座、土台1座、灶4座,红烧土遗迹5处,蚬壳堆塑遗迹1处,出土陶、骨、玉、石器等文物近1000件。
据介绍,薛城遗址位于古丹阳湖东岸,薛城先民在此临湖而居2000多年。考古工作者在该遗址的窖穴底部发现不少鱼、蚌类等动物遗骸,推测窖穴可能用于放养鱼、蚌,反映了当时先民以渔业为主的湖荡类型经济生活形态。同时,该遗址出土的能使渔网迅速下沉的渔具——渔网坠,说明薛城先民已熟练掌握用渔网捕鱼的技术。
有意思的是,该遗址发现的一处蚬壳堆塑遗迹,形似一只趴伏的鼍龙。蚬壳堆塑遗迹位于薛城遗址墓地西北边缘,考古工作者推测其可能有镇守墓地的意味,这对探讨史前江南地区的生态环境、原始信仰、动物崇拜具有重要价值。
此外,薛城遗址出土了大量保存完好的人类遗骸,这在江南地区的出土遗存中极为罕见,为我国南方地区史前体质人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与会专家认为,薛城遗址在生业模式、丧葬习俗、功能布局诸多方面,与周边凌家滩遗址、磨盘山遗址等呈现相似的文化面貌,反映了史前南北文化交流交融,对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