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2018年中国周边外交迈上新台阶
http://www.CRNTT.com   2018-12-09 16:31:28


  中评社北京12月9日电/2018年,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改善实现了全覆盖,中国周边外交又上一个新台阶。除与最大邻国俄罗斯关系继续保持在历史高位运行,同中亚国家关系全面提升外,中国外交在东北亚、东南亚和南亚三个方向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性进展。

  一、中日关系重回正轨

  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峰会成功举行,双方达成重要共识并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标志两国关系重回健康发展的轨道。

  安倍对华政策实现了从“逢中必反”到协调合作的转变,其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日美同盟关系的不确定性增加。美国总统特朗普不顾日方劝阻,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胁迫日本举行贸易协定谈判;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日本加征钢铝产品进口关税;频频“退群”等等。美国的孤立主义和保护主义,引发日本对日美关系的担忧和不安。日本希望通过改善中日关系来对冲日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二是日本希望搭乘中国经济增长的顺风车。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一带一路”倡议又为中日企业界提供了新的合作平台。日本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开拓日本经济增长新动能。

  三是安倍对华采取对立的政策行不通。该政策不但不符合日本的利益,也阻挡不了中国的发展和强大。作为搬不走的近邻,两国唯有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共存共荣”。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中日关系,尽管中日关系历经风雨,但中方这一基本方针始终没有改变。今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成功访问日本。中日在其他领域也加强了合作与交流。明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日本。展望未来,中日关系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

  二、中国掌握南海形势主动权

  中国掌握南海形势主动权,南海形势继续保持趋稳向好的势头,并将按照中国的节奏平稳向前推进。今年标志性事件有三。中国和东盟形成了“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并在3年内完成案文磋商;中国与东盟首次举行联合军演;中国和菲律宾就海上油气联合勘探和开发合作达成共识。

  这三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为南海定规矩划底线,为确保南海成为和平之海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彰显中国与东盟战略互信;三是将把邓小平有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思想付诸实践,为把南海建设成为合作之海创造条件,进而为南海乃至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奠定基础。

  除了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炫耀武力,制造军事紧张之外,美国已经失去操控南海局势的“抓手”。过去美国政府挑拨离间,让有些国家误以为可以借重美国等国家域外力量,将南海争端国际化,以迫使中国接受其声索立场。经过几年博弈,南海声索国认识到,引入美国等外部势力,不但解决不了南海争端,反而危害自身的利益,南海问题解决还要靠南海沿岸国家自己。

  近来,美国又在不同场合妄言中国在南海搞“军事化”。事实上,岛礁建设在南海地区是普遍现象。美国企图利用这个问题在中国与南海声索家之间打进楔子,美国的愿望显然是落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努力促成了该问题的降温。

  围绕南海问题,中国与美国展开了多轮博弈,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成功降低了南海问题的温度,挫败了美国的企图,赢得了胜利。中国有信心,也有能力和手段,推动南海形势继续向着和平与发展方向不断前行,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

  三、中印关系进入共同发展的新时期

  4月,习近平主席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的非正式会晤,标志两国关系进入共同发展的新时期。中印关系转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去年9月厦门金砖国家峰会,两国领导人达成的政治共识,为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后,中国外交高层接连访印做工作,增信释疑。印度新任外交秘书上任25天便来华访问,向中方传递印度调整对华政策的资讯。

  总结两国关系起伏延宕,特别是洞朗事件,印度朝野上下形成重要的战略共识。

  首先,维护边界和平与安宁是发展中印关系的先决条件。洞朗事件最终通过外交手段得到和平解决,说明增加互信、有效管控分歧的重要性。

  其次,中国崛起是印度的机遇而不是威胁。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是印度的五倍,中印不在同一个方阵。印度承担不起“制衡”中国的角色。印度当务之急是如何充分利用中国的崛起,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印度的强国之梦。

  最后,中印是伙伴而不是对手。中印关系的意义超越双边范畴,对地区乃至世界均具有重要影响。中印在全球治理、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共同点远远大于分歧。只有中印携起手来,亚洲世纪才会真正到来。

  从根本上说,印度调整对华政策是从对抗回归“战略自主”原则,回归中印友好、共同发展的正道。

  环视四周,中国周边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稳定,不但改善了中国的战略处境,也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当然,这不等于万事大吉。我们还需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开创周边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原资深外交官、驻外大使

  (来源:大公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