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从区域走向全球,“北斗”十年这样走过
http://www.CRNTT.com   2019-05-29 08:52:07


北斗系统示意图。
 
  冉承其介绍,当前支持北斗三号新信号的28纳米工艺射频基带一体化SoC芯片,已在物联网和消费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最新的22纳米工艺双频定位芯片已具备市场化应用条件,全频一体化高精度芯片正在研发,北斗芯片性能将再上一个台阶。

  “我们不仅有了坚强的‘北斗芯’,还形成了由北斗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整产业链。”冉承其告诉记者,目前,北斗系统已实现在国家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以及在大众消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据介绍,2018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已超过3000亿元,2020年将超过4000亿元,其中,北斗系统将拉动超过3000亿元规模的市场份额。

  翻看第十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主题报告,一组数字令人振奋:截至2019年4月,国内超过620万辆营运车辆、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服务农机设备超过5万台……

  科技创新“花团锦簇”

  如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已发展为我国卫星导航技术交流的前沿舞台、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知名盛会,有效聚合国内外卫星导航技术资源,带动卫星导航技术融合发展,推动卫星导航成果快速转化,在支撑北斗系统建设和增进卫星导航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10年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由GPS和格洛纳斯两大全球系统,发展到今天的GPS、格洛纳斯、北斗、伽利略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以及两个区域系统和多个增强系统并存的繁荣局面。

  “卫星导航系统是人类的共有财富。”冉承其表示,中国积极推进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共用并履行国际义务,举办两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大会,主动承担联合国卫星导航教育培训,深度参与国际民航、国际海事、移动通信、国际电工等国际组织的相关卫星导航标准制定,让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过去的10年,北斗系统从区域走向全球,从追赶变为并跑;未来的10年,中国北斗将以更新的姿态、更强的能力、更优的服务,继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