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新华网) |
中评社北京10月8日电/据新华网报道,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东南亚区区域办事处与亚洲开发银行等共同召开视频专题研讨会。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介绍了中国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和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强调中国始终秉持科学态度,积极开展疫苗研发,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物资保障供应机制,推动全民健康覆盖。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互联网将为医疗卫生领域带来什么变革?“互联网+医疗健康”对海外留学生等群体有何实效?医患双方又能通过“互联网+医疗健康”这种新业态新模式获得什么?记者就此专访了我国卫生健康系统相关负责人。
为医事服务欠发达地区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互联网+医疗健康’具有突破时空的便捷特点,在找到可能的感染者、减少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介绍,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遴选了100个全民健康信息化应用发展典型案例,从案例有关情况看,“互联网+医疗健康”在突破“地域限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毛群安表示,疫情期间4万余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而更多的医生则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在网上开辟“第二战场”,突破了医疗服务供给瓶颈,有力支援了湖北主战场。“比如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联合荆州市建设互联网医院,广东15家医疗机构、1300多名医生自愿参加,上线18天总访问量就突破10万人次,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此外,“互联网+医疗健康”赋能“提质增效”,强化了基层服务能力。毛群安介绍,对口支援省份运用远程医疗,可帮助基层医院处理疑难杂症。通过远程教育开展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服务和个人防护能力。例如,人工智能应用于新冠肺炎CT读片,提升了一线工作质量和效率。而疫情防控的需要也撬动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充分运用“互联网+”手段,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效率,加速了医疗服务从粗放式向内涵式的转型发展。
为海外留学生提供抗疫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