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20日电/寒潮无声进入杭城,转眼间,城市的44条道路已被金黄的落叶覆盖。
6岁的悠悠和家人漫步在西湖边,脚下发出清脆的“咯吱”声响。和悠悠一样,冬日的清晨,很多人前来感受这份“落叶不扫”的限定浪漫。
“我去过很多地方,杭州的韵味与众不同。”86岁的美籍华人游客许国陶说,西湖边的古建筑与西湖景色相得益彰,漫步在落叶铺满的街道上,更能感受到一份独特情调。
“碧云天,黄叶地”“中庭初扫地,绕树三两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叶秋景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杭州人希望将这份诗意保留得更加绵长。
早在2011年前后,就有人向城市管理者建议:把落叶保留下来,让市民游客都能欣赏落叶缤纷、遍地绚烂的自然之美。
2017年,杭州首次公布了“落叶不扫”的道路。此后,这份与落叶的约定再未失约。如今,不仅西湖周围的“梧桐大道”,西溪路的“香樟道”、学林街的“红枫道”、桐庐迎春南路的“银杏大道”,落叶都被保留下来。
今年,全市“落叶不扫”的道路(园路)已经拓展到44条。在街头巷尾,金黄与红橙交织的色彩,与城市山水风光相得益彰,为杭州增添一份独有的冬日浪漫。
在杭州南山路上的中国美术学院门口,通体由落叶打造的大象滑滑梯、尖帽小人、落叶雪人成了网红打卡点。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发起“秋叶艺术节”,将落叶重塑成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如今,这一节日不再是艺术家们个人表达的空间,而成为全民参与公共艺术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