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如磐石,攻坚克难打磨开锋利刃
2010年6月,焦锋利顺利考取了山东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他选学的课程全都和校靶技术相关。选毕业课题时,他主动放弃了数字打码机、数字识别、数字图像处理等相对容易、经济价值高的项目,而是把目标牢牢锁定在与校靶技术相关的机器人项目上。
泡图书馆、钻实验室……1000多个日夜如白驹过隙。2013年6月,焦锋利不仅补齐了知识短板、以优异成绩毕业,还完成了直升机新式校靶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
重返单位后,尽管科研进展取得一定突破,但理论和实践之间仍存在不少差距。焦锋利反覆修改设计模型、零件,却又总在实践中被推翻。
一次女儿玩玩具,一个小球恰好卡在了一个圆孔上,球心位置不动,但球在转个不停。这一幕让焦锋利灵感乍现:想要实现校靶的空间姿态快速调节,不正可以利用这个原理吗?
这一发现令他兴奋不已。他顾不上休息,连夜反覆设计划图,又经过一段时间修改、论证,终于做出新的模型,大大简化了操作方式,降低了操作难度。
事非经过不知难。2014年底,这套系统在申请立项时却遭到质疑:一个基层专业技术干部怎么可能在改进传统校靶方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面对质疑,焦锋利没有退缩和气馁,旅党委专门向总部分管领导汇报情况。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与一位评审专家交流时,把直升机新式校靶系统的创造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方式等逐一说明,言简意赅,形象直观,得到认可。最终审核打分时,这套系统获得所有参与审核项目的最高分,成为陆航系统内第一个重点维修改革项目。与此同时,一家军工企业看好了这套系统的市场前景,表示愿意合作,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接下来的科研攻关中,焦锋利不负众望,接连取得了2项阶段性成果,均获得国家专利。
然而,科研之路多坎坷。2016年,当研发进入关键阶段,焦锋利却遇到了一道“天塌式”的难关。最新设计出的校靶系统模型机因无法实现快速校靶功能,实验宣告失败,数百万元打了水漂,合作企业一度想放弃,科研经费被暂停,技术保障人员也被撤走。
好似晴天霹雳,又像天塌一般。眼见成功就在眼前,却面临功亏一篑,焦锋利心急如焚。在那段最艰难的日子里,组织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党委“一班人”明确表态:科研有风险,党委来买单,赢回企业信心和尊重的唯一途径是攻克难关。很快,单位不仅继续列支了专项资金,还为焦锋利增配了助手,修缮升级了科研创新工作室……
党委的坚定支持让焦锋利卸下了思想包袱,他拿出不信邪、不服输的“拼命三郎”精神全身心投入攻克难关中,白天找构件,晚上做实验,埋头苦干3个多月,最终突破瓶颈,实现快速校靶功能,重新赢得企业青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