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双11”投射供需对接之变
http://www.CRNTT.com   2019-11-15 09:20:37


  中评社北京11月15日电/今年“双11”电商大促中爆发出的消费能量依然令人震惊,不过,“剁手党”们的热情释放早已不再限于追求性价比,而在于其消费需求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更顺畅高效地与供给实现了对接。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消费互联网作为流通渠道的优势正在日益凸显。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陈静述评文章表示,网络购物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在电商平台上,消费者个性化、碎片化的需求能够被汇集起来,这就使得过去受限于渠道建设成本,难以得到响应的“小众需求”能够方便地得以实现。也就是说,“买买买”变得越来越容易。同时,得到方便的并非仅有消费端,供给端同样如此。特别是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演进,数据作为生产资料的重要性也正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卖卖卖”需求信息更精准。

  一个有关洗衣凝珠的故事正是这种“精准”的写照。这种在发达国家市场颇为流行的清洁制品,在国内一直无法批量形成规模销售。传统方式下,对消费者进行调研的成本很高,决策链路也很长,但基于电商平台形成的“消费者画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因为中国家庭习惯的洗衣频率更高,单次洗衣件数却比较少,因此更需要小规格、单价低的洗衣凝珠产品。在数据的“加持”下,传统新品研发周期约为2年,但现在,只花了6个月就研发出来的洗衣凝珠新品在“双11”大受欢迎。

  今年“双11”快速顺畅的物流配送同样是这种“精准”的写照。凌晨下单,早上货品就能送到家门口,这背后的“功臣”是人工智能。通过对历年“双11”销量的分析,诸多家电和快消品牌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将货品提前发往位于各地的前置仓库,甚至直接备货在大的配送站点。数据显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快消品类库存周转天数下降了40%,对商家来说,这显然意味着巨大的降本增效。

  文章指出,消费互联网对供给侧的“赋能”,不仅限于将过去线下能做的事做得更好,还带动形成了新的产业带和供应链。今年“双11”,生鲜品类成为各家电商平台的主推项目,其中“农产品产地直供”更成为热门类目。以往多年,品控不严格,损耗率高,消费体验差等“老大难”问题曾长期困扰农产品销售。但从现在来看,从优质品种选择到品控标准形成,从拣选包装工厂到产地保冷仓的建设,甚至再到对农民农技的培训和相关加工企业的建立,电商为农产品销售创造出的稳定的订单量和相对较高的毛利率,正在从源头改变整个产业,新供给也催生了新的产业带和产业集群。

  可以说,“双11”电商大促是一场物流、供应链、生产制造乃至产业链上下游的大协同,也是数字经济时代独特的商业景观。帮助消费与供给之间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释放内需潜力,正是中国消费互联网“新动能”的深远内涵。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