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8日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日报发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文章认为,本着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稳金融”既要着力防范短期内金融不稳的现实情况,也要考虑到通过健全金融体系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在更高层次和更高质量上达到“稳金融”的长效机制建设。
文章指出,短期内,“稳金融”的核心,一是要解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不足问题。中国中小微企业、“三农”领域长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金融排斥问题,成为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此,发展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支农支小”效能是必然的选择。近年来,中国通过大规模减税降费和定向财税政策措施和提高对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的业绩考核激励和不良贷款容忍率等措施不断促进金融资源倾斜于中小微企业和农业。下一步,要在继续加大政策优惠力度的同时通过科技信息手段在“定向精准”方面下功夫,提高普惠金融效率。二是要注重防范金融风险。防范好金融风险是“稳金融”的底线。近年来,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实体企业杠杆率偏高,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因此,要通过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在稳杠杆的过程中适度转移杠杆和降低杠杆实现合理分摊风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从长期来看,要注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时俱进的现代金融体系,逐步构建“稳金融”的长效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