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6月3日电/网评:香港教育须注入民族精神
来源:大公网 作者:伍俊飞
香港教育界乱象丛生,积弊已久,长期为市民诟病,最近更是丑闻不断。我们身处民族国家构成的世界,教育的目标是再生产和创新知识,促进人的成长,延续和创新文化,进而为民族、国家和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知识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关键仲介,但不是教育的唯一目的,知识的运用受到价值观的支配。当知识和怀抱价值观的人发生关系后,知识就变成力量。价值观是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的要求,具有相对的共同性和稳定性,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令人遗憾的是,香港回归20多年来,教育界的工作背离了行业目标。在历史发生重大转折后,教育机构并未主动进行“去殖化”工作,反而错误地认为港英时代的价值观是“普世价值”,不愿意做出任何改变。其实,这种“普世价值”只是把西方特有的价值观人为包装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观念。于是学校课堂直接使用港英时代为西方利益服务的教材,许多香港年轻人对国家感到陌生、对“一国两制”充满偏见就不足为奇了。
在更新价值观和保留“殖民遗产”的冲突中,香港教育机构选择了后者,并以拒绝政治化的名义走上高度商业化的道路。升学率高的直资和私立学校是典型的市场化产物,学校普遍实行企业治理──市场管理模式。政府下放权力予学校和校长,对学校管理鲜有发言权,即便公营学校亦是如此。学校片面追求提高升学率,始终没有启动在价值观领域的转型,导致香港学生的精神健康问题严重程度达全球之最,学童自杀和校园欺凌案例多年居高不下。
去年6月至今年4月15日共有8001人在“修例风波”中被捕,其中3286名是在校学生,占比达41%。教育界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拨乱反正已刻不容缓。除了制定港区国安法之外,同时可以考虑严肃整顿教育局、考评局等部门和法定机构,文武并举,以柔性手法推动香港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