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当前外部环境对推进国家统一的影响分析
http://www.CRNTT.com   2019-07-29 00:10:20


中国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海上方向更加复杂
  中评社╱题:当前外部环境对推进国家统一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胜云(北京),本刊特约撰述

  台湾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深受国际因素影响,特别与美国的介入息息相关。中国“由大向强”新的历史方位,国际大环境和区域小环境加剧变动,对台湾问题的辐射波及效应相应增强,对推进统一进程形成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短期内挑战大于机遇。

  一、西方一些国家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满上升,不同程度干扰和阻挠中国推动实现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大业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显着上升,对西方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形成重大冲击。西方世界特别是守成大国,不希望新兴大国打破旧的平衡,影响其既得利益。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尤其焦虑,特朗普核心智囊普遍认为,中国有能力、有意愿挑战美国,中共十九大确定的民族复兴目标就是“意在取代美国霸权地位”。特朗普前高级顾问班农呼吁美国及其盟友“必须团结起来遏制中国崛起”;美参联会主席邓福德认为,到2025年中国将对美国构成最大威胁,遏制中国崛起是特朗普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美国务卿蓬佩奥公开声称,在未来一段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将是美国面临的最大的国家安全挑战。经过大范围的对华政策辩论,美政府已经大幅调整“接触+遏制”对华政策,拒绝接受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战略上视中国为竞争对手和“修正主义”国家,发动对华贸易摩擦事实上拉开了中美两国关系转型的序幕。

  在双方博弈升级、经贸合作“压舱石”松动的情况下,中美之间在政治和安全领域的诸多结构性矛盾正在凸显,碰撞的频度烈度不可避免加快加剧。美国加强打“台湾牌”既是“交易”的策略,也是企图消除中国“竞争威胁”的必然选择。新时代的中国推动统一进程更强调主动作为、主动塑造,但受美全方位、持续“极限压迫”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一是中国发展面临多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形势,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不利于累积解决台湾问题的综合实力,也可能影响推动统一进程的整体节奏。

  5月10日,美国再次出尔反尔,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升至25%,这表明美国对华“极限压迫”策略是持续坚定的。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加征关税,也做好了应对各种情况的准备,美国的做法不可能迫使中国在重大原则上做出让步,也根本挡不住中国发展的脚步。但必须看到,美发动的中美经贸摩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已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即指出,“中美经贸摩擦给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市场预期带来不利影响”,“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值得关注的是,美国不仅继续利用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我内外政策施加约束和干预,还试图将《美墨加贸易协定》中的排他性“毒丸”条款加以推广,建构“彻底遮罩对手”的新的国际贸易体系,致中国面临二次入世风险的境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须腾出相当大的精力来抵御外部压力的重大风险,化解经济转型阵痛凸显的严峻挑战,而其成效也将影响到解决台湾问题的整体安排和推进节奏。

  二是中国大陆如处于发展逆境,对争取台湾民心不利。大陆发展壮大以及两岸利益连接更加紧密对于争取台湾民心业已产生一定正面效果。但台湾社会具有很强的逐利性、反复性和骑墙性,在台当局把持“教育权”、“台湾国家化”认识已经普及性和生活化的情况下,岛内各阶层对大陆尤其是社会制度普遍成见较深。假若大陆陷入发展困境或者拿不出更多两岸关系红利,容易助长台湾社会“和平分裂”的幻想,还可能滋生“无利可图”的怨气。

  三是中美关系紧张恶化对岛内“台独”势力有反向刺激作用。岛内社会有着强烈的“倚美图存”心态,“台独”势力的“台独梦”也建构在“大陆崩溃论”、“美国终结论”的基础之上。美中关系越差,台当局就越更可能甘愿或被胁迫作为“棋子”参与对大陆的反制,从而可能促发岛内“台独”分裂势力的冒险。

  值得关注的还有日本和欧盟。日本长期在对华政策上“两面下注”,骨子里不希望中国强大和两岸统一,“台湾地位未定论”在日本政界有很大市场。台湾社会存在严重的媚日情结,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与日本对“台独”势力的支持和对台湾的精心经营有关。自2005年美日将台海地区列为两国“共同战略目标”以来,日本在预案上一直将台海作为军事支持“盟友”的假想地区。日本在解禁集体自卫权以及通过新安保法案之后,事实上在武装干涉台湾问题上已经做好了法律上的准备。欧洲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早前超脱一些,但随着中国影响力向欧洲及其传统势力范围“拓展”,防范和敌意上升,在台湾问题上也跟着美国玩平衡策略,虽表态承认“一个中国”,但宣称在台海坚持“和平原则”,反对使用武力。

  还要看到,美国正在以推行“印太战略”为平台,着力构建一个围堵中国的排他性区域安全集团。美企图立足于现有美台“准军事同盟”、美日军事同盟、美日台情报交流机制等,催生美日“协防台湾”安全体系。去年以来,美前防长卡特、北约盟军司令史塔福、前太平洋司令布雷尔等先后表示台湾是美国“印太战略”的成员,鼓吹应将台日关系、美台关系纳入“区域集体安全的一环”,澳大利亚前防长保罗·迪布甚至鼓吹中国若对台动武,应跟随美“对中国宣战”,显示西方战略界支持“联手军事介入”台湾问题的势力趋于活跃。今年4月上旬和6月中旬,法国和加拿大军舰分别穿越了台湾海峡,传递出配合“盟主”执行“自由航行计划”的信息。

  二、中国地缘战略环境尤其是海上方向更加复杂,存在多重不稳定因素,对中国对台战略运筹形成更大牵制

  随着世界地缘政治棋局发生重大变化,亚太地区成为大国战略竞争和博弈的焦点,东亚地区也成为矛盾争端激化的热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严峻的现实和潜在挑战。一是美国加大对西太地区的战略投入和军事部署,在地缘上强化对中国的挤压和威慑。二是美国退出TPP协定之后,区域主导权争夺更加复杂尖锐,美“印太战略”构想不利于亚太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合作,对“一带一路”倡议也形成了掣肘。三是周边不稳定因素较多,这两年,中国东北、西南和南海方向安全问题都有所凸显,甚至出现了与邻国军事力量直接对峙的局面。四是中国的外向型发展对周边国家产生较大的心理冲击,牵扯出一系列现实纠纷和历史问题。

  尤要注意的是,南海问题正成为美国拼凑“印太战略”的棋眼和对华博弈的抓手。美国的“自由航行计画”已实现常态化机制化,并将已经划定领海基线的西沙群岛、中方实际控制的南海岛礁作为巡航的重点海域。以维护所谓的“自由与开放的海上规则”为藉口,积极拉拢日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介入南海事务。从长远看,美国控制南海的“全球性战略通道”和中国维护领土主权的核心利益上存在结构性矛盾,两国在南海的政治军事较量将长期存在,若中美关系不断走低,两国在南海发生武装冲突的风险就会逐步走高。

  整体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虽较前两年有所改善,但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始终存在。面对多方向的安全压力,中国塑造台海战略态势和反制“台独”分裂势力也将受到牵制影响。而在与周边大国博弈加剧背景下,只要一个方向出现安全危机,有关大国利用“台湾牌”来干扰和制约中国的动作将更多。

  三、美国战略上进一步加大支持“台独”和“阻统”的力度,台海安全的不确定性增大

  中美建交40年以来,美国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但致力于维持“和而不统、分而不独”的台海现状。从卡特一直到奥巴马执政,美国的台海政策大体维持这个框架,“连续性大于变化”。但特朗普上台后,这个框架有松动之势。当前,美国的台海政策举措有以下特点和趋向:

  一是掏空和虚化“一个中国”政策。经过反复试探和考虑,特朗普虽表示坚持“一中”政策,但事实上偏离中美三个公报的涵义越来越远,美方更加强调自己对“一中”政策的定义和解释。在出台“与台湾关系法”近40年后,去年陆续推出“台湾旅行法”和“亚洲再保证倡议法案”。前者为美台各层级官员互访大开方便之门,后者首度将严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六项保证”纳入对台承诺法律体系。美国在处理台湾问题上长时期奉行“三公报一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与台湾关系法”)事实上已变为“三公报二法加六项保证”。其基本态度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法理上代表中国,也不认可台湾拥有“国家地位”,但在“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上采取“认知”而不是“承认”的说法,在发展与台湾的关系上“由自己说了算”,甚至认为“美台军舰互泊,符合美国一中政策的定义”。

  二是有意将对台“安全承诺”清晰化。密集地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为美台军事关系提供制度化保障,包括“美台军方高层互访”、“美台军舰互访”、“对台军售常态化”、“邀请台参与美红旗军演”等敏感条款。自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7次派军舰穿越台湾海峡,给岛内传递美国“保护台湾安全”的信号。5月7日,美众议院还通过“2019年台湾保证法”与“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决议案,重提要求美国对台军售常态化、重启“美台贸易协定”会谈等内容。

  三是支持台湾提升“不对称”战力。特朗普政府的对台军售具有“周期短、形式多、进攻性武器为主”等新特点。2017年6月29日,特朗普批准金额为14.2亿美元的对台军售案,就包括“哈姆”反辐射导弹、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等先进的进攻性武器。今年年初,白宫已经初步决定批准台湾购买60架F-16V战斗机,这将是美国自1992年以来首次向台湾出售F-16系列战机。美国务院还为美国军工企业签发了“行销核准证”,允许其以商业销售模式为台湾潜艇制造提供相关敏感技术,这就意味着美国对台军售由“官方销售主导”的模式逐渐向“官方销售与商业销售并举”的模式转变。美国还通过推动美台“防务产业”合作机制化、改善对台军售的可预测性、联合演训实务化等,以此提升台湾的“不对称”战力。5月初美众议院通过的相关法案还公然表示,“台湾是美国自由开放印太战略的重要部分,因此对台军售应该要成为常态,尤其应协助台湾发展及整合不对称战力”。

  四是支持台湾维持和拓展“国际空间”。台当局“邦交国”阵营日益缩小,参与国际活动受到较大限制,美“挺台”虽作用有限,但态度趋于强硬。去年9月份中美洲国家萨尔瓦多与中国建交后,美以召回三国使节相威胁,美4名重量级参议员还发起通过一项旨在阻止台湾“邦交国”抛弃台湾与我建交的法案。去年以来,美国派出了黄之瀚、米德伟等副助理国务卿级别的官员访台,用以践行所谓“台湾旅行法”。5月上旬美众议院的国会意见还声称:“美国政策为支持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世界卫生大会、国际民航组织及其他适当的国际组织,并支持台湾以会员身份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非以国家为必要参与条件的国际组织。”

  四、中国维护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外部条件持续积累且基础牢固,美国无法撼动“一个中国”框架

  台湾问题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尖锐,美国插手台湾问题的程度趋深,但也要看到,随着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涉台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蕴含诸多有利条件,且对外部势力的介入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主要有:

  一是国际上“一个中国”框架更加稳固。“一个中国”是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共识”,台多个“邦交国”接连与我建交,台湾当局所谓的“国际活动空间”越走越窄,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中越来越边缘化,“新南向政策”也面临难以为继的窘境。“坚持一个中国”和“与台湾断交”,是有关各国基于自身重要利益作出的政策选择,即便美国从中作梗也无法撼动。在去年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高峰论坛上,53个非洲国家力挺中国统一大业,形成罕见声势。今年5月2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继续将台湾拒之门外。

  二是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借重和依赖不断增加。经过这些年战略运筹和经营,我国在周边的影响不断增强,安全环境局部有所改善。“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合作稳步推进,正面效应逐步显现。“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和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举行,为各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文明交流互鉴开辟了更多空间,也为缓和我周边安全环境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

  三是中国维护主权利益的做法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了有利示范。中国在钓鱼岛海域实现常态化巡航,南海岛礁建设和南海问题对话协商机制齐头并进。对于美国在南海的“自由巡航计画”,敢于较真碰硬,针锋相对。在洞朗对峙事件中,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迫使印方撤回越界人员。对美、法等外部势力在台海刷“存在感”给予严重警告和强力反制,让其明显感知到了我维护主权利益的决心和能力。

  四是《反分裂国家法》与中国在近海地区的军事优势给外部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划下了红线。美表面上强化了对台当局的支持,但并非就敢在台湾问题上肆意妄为,大陆依据《反分裂国家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能力,始终是台当局谋求“台独”和美国铤而走险的最大制约。中国领导人宣告“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选项,针对的是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动”,充分展现了反制外部势力干涉的强大意志。

  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理应由中国人自己来决定,决不容许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干涉。美国是干扰中国统一的最大外部因素,且力度持续强化并屡触红线,中国应以“斗而敢破”的气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有力回应美国的挑衅,破除美拿“一中”政策做交易的幻想,以及利用台湾问题作为筹码遏制牵制中国的政治盘算。另一方面,要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加强文明对话等途径,夯实共同利基,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和平统一事业的理解支持,为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塑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19年7月号,总第259期)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