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站”更要决战决胜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人武部部长 董红利
7月2日,在河南省郑州警备区组织的“和平积弊大起底大扫除”讨论交流中,郑州市中原区人武部部长董红利在发言中结合成长经历,倾诉心路历程,尤其是对事业追求、岗位责任、进退去留有着深刻而独特的视角和感悟,给人触动,引人深思,在党员干部中引起较大反响。
走向“终点”回望起点,想一想我们的今天是谁给的?
我出生在豫东平原的一个农民家庭,再有一个多月就年满46岁了,这身军装已经穿了28年。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把军旅生涯比喻为一列火车,我即将靠近终点站。
前不久,有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几个老战友一起闲聊,一位老乡原来在正团职岗位上干得很出色,在改革中交流到人武部当部长,他感到迷茫惆怅,满腹牢骚。在座的老连长沉思许久,郑重地说:“军改大潮中,个人成长进步受些影响,甚至有些怨言,都能理解,可我们是不是该回过头来想一想,二三十年前,咱都是农村和山沟里的穷孩子,今天我们进了城、有着体面的工作,这一切都是谁给的?”
一句“这一切都是谁给的”催人警醒、振聋发聩。夜深人静,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走过的军旅之路放电影般涌向脑海——
我家姊妹四个,我排行老三,当兵前没穿过几件新衣服,一年难得吃上几顿肉。到了部队,我一心想把训练成绩搞上去,单杠、投弹、越野等各个项目都名列前茅,成为新兵连的训练标兵。当兵前3年,参加师、团两级军事比武拿过第一名,两次荣立三等功,第四年,被组织推荐提干。
老百姓常说,饮水要思源,做人不忘本,遇事讲良心。一路走来,我一不找关系、二不靠送礼,从排长到人武部部长,哪一步都离不开组织的关心培养。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组织的教育栽培之恩,激励关怀之恩,甚至是批评劝诫之恩。这样,顺境时才会多份感激之情,逆境时才会多份理解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