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疫情催生国际金融格局两大变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5-28 09:08:12


  中评社北京5月28日电/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对未来国际金融格局也产生重大影响。这其中两个方面的变化将会比较显着,一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因疫情得以稳固,但寻求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努力在疫情过后很可能重启;二是全球金融稳定的保障体系缺口显着,全球金融安全网将面临新的整合。

  疫情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尤其是在初期疫情走势不明朗以及各国政策反应存在高度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不断加剧。国际资金纷纷逃向“安全资产”,美元需求大幅增加,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地位凸显。这一变化的直接表现是国际资金市场上美元融资成本增加,美元出现短缺。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迅速启动美元互换安排,首先是调低与五个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建立的无限额互换的融资成本,随后与其他九个中央银行新签署有限额的临时美元互换安排。这些举措缓解了美元流动性危机,可以说,疫情使得全球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得以延续。

  疫情过后相当一段时期,美元仍将主导全球贸易和融资。但美元主导这一格局并没有缓解长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诸多弊端,甚至会产生新的风险。比如,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依靠美国的贸易逆差以及美国国债发行所提供的供给,这本来已经构成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悖论,即负债货币是否能够长期维持其高级别安全资产品质。针对这次疫情,美国出台超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这意味着美国不断发行债务,并扩大融资渠道。目前外国持有美国国债占其总发行额的三分之一左右,谁给美元借债买单以及美元借债是否安全,便成为维系美元地位的重要支柱。与此同时,另一个隐含条件并没有被广泛关注,这便是国际货币的无替代效应。换言之,美元依赖更主要来自于缺乏美元替代。这种无替代效应会持续多久,是否会出现其他选项,这些问题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清晰。实际上,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努力较早始于欧元的诞生。尽管欧洲中央银行没有明确鼓励欧元扩大国际使用,但作为全球第二大货币,欧元使用也从欧元区延伸至周边国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带来契机,过去十多年间人民币国际使用也得到长足发展。伴随国际环境的变化,人民币的使用将更主要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改革和开放进程,取决于建立货币信任这一长远目标的保障,而人民币的市场功能扩大更将借助人民币清算体系的完善。

  国际金融领域的另一个挑战是如何确保全球金融稳定。疫情发生后,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现大规模资本外流,有些甚至发生资本流动急停,国际收支严重恶化,货币大幅贬值。针对金融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迅速扩大紧急救助工具的使用额度,降低获得救助的门槛,设立短期流动性贷款工具,并对低收入国家提供特别救助渠道。截至今年5月1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批准57个成员对紧急救助的申请,通过快速信贷设施和快速融资设施这两个主要紧急工具提供约158亿特别提款权(约合216亿美元)的救助。

  然而,相对于各国的救助需求,现有的救助供给存在严重缺口。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的估计,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因疫情所需救助资金达2.5万亿美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能提供的最大限额救助不足四成。近期有诸多倡议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扩大特别提款权分配额度,以提升救助能力。令人遗憾的是,受制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治理结构,美国一票否决了这些提议。实际上,全球存在一个由多个救助来源组成的全球金融安全网,但各种救助来源严重不足。比如,外汇储备在各国的分布极为不均,中央银行之间的货币互换覆盖非常有限,而区域性金融安排的约束较多。预计疫后改善全球金融安全网的努力将会持续,且会在建立多边互换、金融机构合作及治理结构调整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

  来源:经济参考报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