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为贝聿铭造梦的人
http://www.CRNTT.com   2024-07-01 11:58:04


邬达克在上海的建筑工地。(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7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理想、志向、成就都是从梦想开始的。我们都知道贝聿铭是在美国学习建筑,在美国成为建筑师,但许多人未必知道他的建筑师之梦始于上海。当贝聿铭还是一个仿徨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时,上海静安寺路上一座正在建造的高楼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他在晚年时仍记得少年时的梦:“那座大楼如此之高,高得让我着迷。就是在那时,我下决心将来要设计建筑。”

  这座迷住少年贝聿铭的高楼叫作“国际饭店”,今年是它的九十大寿。一九三四年建成时,它是亚洲的最高建筑。二○○○年,贝聿铭在一次访谈中回忆上海对他的影响时,尽管他离开上海已有六十五年,但仍记得那个为他造梦的人──国际饭店的建筑师:“他是一个来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建筑师,名叫邬达克。”

  在被遗忘了四十年之后,邬达克(L. E. Hudec)的名字随着内地改革开放的浪潮回到了上海滩。他的许多作品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不过,在重返上海多年后,他的面目仍然有些模糊。关于他的国籍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他是捷克籍,有的说他是匈牙利籍,也有的说他是匈牙利籍的斯洛伐克人。

  那么,哪个说法是对的?其实,即使把这三种说法合在一起,也不够全面和准确。实际上,邬达克的国籍和身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变化的。他的第一个国民身份是奥匈人。一八九三年他出生在奥匈帝国版图下的班斯卡─比斯特利察。一九一四年他在布达佩斯的皇家约瑟夫理工大学建筑系毕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被征募加入奥匈军队。在战场上,他的建筑知识只能用于修筑工事。一九一六年他被俄军俘虏,被送到西伯利亚的战俘营。一九一八年九月他逃出战俘营,用一本假的俄国护照穿过俄中边境。同年十一月初,二十五岁的邬达克到达上海。

  虽然那是一本假护照,但他到达上海后,立即去俄国驻沪领事馆换领了一本真护照。这本俄国护照不仅给了他一个新身份,还重新拼写了他的姓氏,由Hugyecz改为Hudec(邬达克)。根据他的回忆推测,在一九一八至一九二○年他持有俄国护照。无论护照真假,他至少在名义上曾是俄国公民。

  在一战之后,欧洲各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和边界线,人们的国籍也随之而变。奥匈帝国在一九一八年解体后,邬达克的家乡班斯卡─比斯特利察于一九二○年脱离匈牙利的统治,并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因此,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他被视为捷克籍建筑师。一九三八年,他的家乡再次被划入匈牙利的版图,邬达克的国籍也再次改变。因此,现在有些学者称他是匈牙利建筑师。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