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诞生以来经历的三件大事,也都发生在今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自5月1日起沪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同日,中国证监会、香港证监会发布联合公告,沪股通每日额度从130亿元人民币调整至520亿元人民币,沪港通下港股通每日额度从105亿元人民币调整到420亿元人民币。
作为互联互通机制的进一步深化,每日额度的调整扩大了内地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更好地满足了内地与香港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这也为沪港通迎来第二件“大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月31日收盘后,全球最大指数公司明晟(MSCI)宣布,226只A股股票被正式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为2.5%。8月31日收盘后,新增10只A股成分股,同时将纳入比例提升至5%。
从数度“闯关”到最终成行,“沪港通模式”被认为是MSCI“纳A”的重要“加分项”。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沪深港通为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找到了一种模式,成为两种制度之间的“翻译器”“转换器”。
事实上,沪港通联通的两大市场之间,本身也存在磨合的过程。第三件“大事”着眼于应对交易和监管机制差异带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