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刘元春:抓住经济循环常态化的窗口期
http://www.CRNTT.com   2020-04-29 00:30:13


刘元春(图片来源:“浦山论坛”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4月29日电(记者 李娜)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日前在“浦山讲坛”线上直播中解读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他指出3月17号、4月8号、4月17号,在一个月内,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会,对传统的以“六稳”为主体的宏观政策进行了全面定位,第一,从“六稳”到“六保”;第二,研究设计一揽子宏观政策举措,也就是我们需要超级应对举措来应对二季度即将面临的五重下行压力的叠加。

  刘元春表示,一定要认识到未来的压力,抓住主要矛盾。当前主要矛盾是什么?目前很多人都讲,必须要稳就业。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是中央提出来的前三保。这非常重要,是我们在疫情冲击下、在我们复工复产的过程中必须持续要做的。

  但是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果要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主体,在一个相当长的持续冲击下,我们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的民生政策和积极的经济主体政策,而不仅仅在于疫情救助的消极就业政策和消极民生政策。

  积极政策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循环要常态化。如果经济循环没有常态化,还是处于停顿的状态,以短期救助为核心的消极政策——包括消极的保就业、消极的保民生、消极的保民生主体都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很多常规的消极就业政策和民生政策难以得到长期的财政支持,同时也难以对受到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小业主、农民工进行有效的救助。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和救助政策有效传递路径的缺失决定了我们只能通过经济增长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运行来达到边际人群收入稳定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是必须通过全产业链、全域化的行政推动,使复工复产上升到一个新台阶,使大量农民工就业的建筑业和八大劳动力密集产业快速恢复。

  其次,在复工复产之后,要给予经济系统一个强劲需求,使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从而使经济具有持续运转的内生动力。

  因此,一方面是行政化的全产业链、全域的复工复产,另一方面是要采取一揽子的需求刺激计划,使复工复产的企业有充分的订单。这个刺激计划要保证复工复产之后不出现第二次停工停产,因为未来中国经济不能再承受一次停摆。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