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严重旱灾肆虐北方 中国打响“口粮保卫战”
http://www.CRNTT.com   2009-02-10 20:14:11


 
四、粮食安全有保障 西方唱衰不了中国

1、渲染旱情一味唱衰 西方低估中国应对能力

  中国当前的头等大事无疑就是两个字:抗旱。即便在粮食储备充足的中国,也没有人敢小看这场50年不遇的大旱。但连日来西方媒体对中国旱灾的关注和担心,比中国人还要多。有担心国际粮价上涨的,有担心中国农民遭受失业和旱情双重打击的,有预言中国将因此出现社会动荡的,甚至发挥想像力,认为中国这场旱情会演变成沙尘暴刮向韩国和日本。

  中国是全球大陆季风带上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天气的不确定性极高,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也经常是不涝就旱,几乎就没有过全境的风调雨顺,去年中国的自然灾害尤其多。但中国从来就不是哭哭啼啼、不知所措的国家,今年也不会是。(北京《环球时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这次旱情发生在小麦主产区,又碰上小麦生长期,在近几年算是比较严重的,但幷不罕见。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每年农作物的受害面积基本都在1/3以上,其中旱灾大概占60%。“中国几乎没有哪一年不旱”,甚至“1997年的旱情比今年严重”,因为当时已是连续多年乾旱。李国祥曾去加拿大调研,他看到,当地遇到旱情,就放任不管,没有人去忙着灌溉。但中国就不行,自然灾害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制约因素,中国的历史从某个角度说,也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北京人民网)


2、粮食安全幷无大碍 今年粮食价格不会暴涨

  中国社会科学院粮食问题专家李国祥强调,由于中国粮食出现连续5年丰产,加上冬小麦占粮食总产量比例不高,“不至于会影响中国的粮食安全”,也不会造成今年粮食价格暴涨。但部分专家从所得收入角度认为,今年宏观经济不佳、经济增长压力大,冬小麦歉收将直接冲击农业大省农民收入,“问题不在粮食,在收入”。(台湾《中国时报》)

  对于不少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夸大这次旱情的影响,幷借机唱衰中国,李国祥表示,这次旱情不会对中国粮食产量有太大的影响,更谈不上影响中国经济基本面。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直解决得比较好,中国已经连续5年丰收,粮食储备比较充足。去年世界闹粮荒,中国就一点事都没有。据他所知,由于各级政府带领农民极力抗旱,95%的小麦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旱情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即便小麦减产,国际市场的利用空间也相当大。因为2008年到2009年,世界小麦增长12%。中国的小麦产量大约为1亿吨,占世界小麦总产量不到20%,说国际粮食价格会因中国乾旱而“暴涨”,是夸大其辞。(北京《环球时报》)


3、西方媒体危言耸听 旱灾不会诱发社会动荡

  除了描述中国当前的旱情之外,一些西方媒体意犹未尽,又就此问题做了一些西方式的联想。让人不解的是,西方的记者们为什么动辄就把中国往“乱”的方向猜。

  美国《时代》杂志2月6日报道说,中国政府花巨资救灾抗旱,但可能“不足以斑竹数以百万计回乡的失业农民工”。报道称,由于全球经济危机,中国沿海地区大批企业关闭和裁员,来自农村地区的农民工返回家园,当地政府曾希望农业可以吸收一些人再就业,但乾旱无疑将加剧农村的失业,因为耕地是大多数农民工失去城市工作后唯一的希望。随着整体经济的进一步放缓,“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日本《读卖新闻》刊登中国土地乾裂的照片,报道称虽然现在中国领导人正在抓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消费等,但是如果乾旱继续扩大,“很可能动摇农村和中国经济”。有的媒体用了更直白的表述,路透社说:“数以百万计的打工者回到乡下有可能引发社会动乱,而旱情加剧了这样的趋势。”韩国《韩国日报》7日称,中国领导人担心,在经济不景气情况下发生乾旱“可能使民心生变”。(北京中国日报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是务工收入,今年就业形势不好,这方面收入确实下降,但受旱情影响的人不会那么多。同时,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在去年下半年提高了粮价,可以抵消小麦减查的影响幅度。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丁一凡则称,中国这次旱情正好发生在全球面临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不少西方媒体借机放大报道也“可以理解”。西方国家或者国小,或者人口少,很容易因一点事情而惊慌失措,很多人完全想像不出,中华民族在势力上经历过多少大旱大涝,才顽强地走到今天。“多难兴邦”这个词中国人体会深刻,而西方人根本就不懂得。按照西方对中国旱灾的社会代价估算,中国不知道要亡过多少回。(北京《环球时报》)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