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曼谷武力清场 泰国政府铁了心
1、武力驱散示威 红衫军投降未认输
在最近两个月里,泰国首都曼谷大街上流血不止——3月16日,红衫军抽集50万毫升鲜血,泼向总理府;5月19日,政府军把枪里的橡皮子弹改为实弹,将武力驱散集会行动作为“恢复国家法制和秩序的唯一方法”,在泰国军方出动装甲车强行驱散之后,以超过300人受伤、43人身亡的流血代价,暂告平息。长达69天的曼谷“红黄”对抗,最终在曼谷街头的枪声血影,和世界贸易中心的冲天火光中画上休止符。(上海《新民周刊》)
这一波“红衫军”反政府示威活动在曼谷街头持续了两月有余,是近20年来泰国社会经历的最激烈的政治运动。在过去一周中,曼谷市区的紧张气氛令人窒息。泰国紧急状态处理中心宣布了长达一周的公共假日,但额外的放假一点没让曼谷人轻松,恐惧不安席卷全城。当泰国军队出动装甲车一举驱散了示威的“红衫军”,让人们长出了一口气,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笑得出来,动荡的余波仍在全国回响。(北京《世界新闻网》)
2、错过和解良机 武力清场实属无奈
实际上,在“红衫军”示威活动如火如荼之时,阿披实政府确实是相当克制的,并做出了一定的退让。比如说,“红衫军”的三次泼血行动,从总理府、民主党总部乃至阿披实私邸,泰国军警都未予制止,仅仅在现场维护秩序。为了防止刺激示威者,阿披实也一再避让,甚至住进曼谷郊区的第11步兵团营地,自嘲说“非常想家”。为和平解决示威问题,阿披实也满足了“红衫军”领导人提出的直接谈判、电视直播的要求。于是,泰国人都从电视上看到阿披实与“红衫军”领导人对等谈判。5月初,阿披实提出和解路线图计划,明确政府将于9月底前解散议会,并于11月14日举行选举。阿披实作此妥协之后,民盟等群体向政府施加压力,甚至提出阿披实应当下台。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红衫军领导层出现了“温和派”与“激进派”的严重分歧。激进派不愿与政府妥协。在这种情况下,阿披实政府的耐性磨尽。(北京国际在线网)
英美舆论尽管仍居高临下地批评阿披实当局的清剿行动“令人沮丧”,指责阿披实作为“一位彬彬有礼,拥有傲人教育经历和良好举止的年轻人”、“仅仅一年半之后,阿披实摇身一变,成为一名不讲情面甚至有些冷酷无情的政治家”,但也不得不承认,泰国当局除此再无良方可以应对如此乱局。
其实,在造成人员流血伤亡的冲突爆发之前,红衫军和政府之间,甚至他信和泰国当局之间仍存在谈判和解的良好机会。彼时红衫军虽然示威抗议的时日不短,但毕竟双方都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和容忍,和平抗议对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造成的损害虽然开始显现,但仍局限于在局部范围之内。可惜双方几次谈判接触均无疾而终。究其原因,在于双方的期望值都远远超出对方承诺和平谈判达成妥协的通道渐渐被堵塞,更在于缺乏有权威的居间调停力量。(香港《文汇报》)
从深层次原因看,尽快结束与“红衫军”的对峙有利于维护政府的权威。此前,阿披实政府试图在容忍与对峙之间“开辟一条中间道路”,但这一做法遭到支持者批评,被指责为软弱无能。在部分普通民众当中,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不管以什么方式,只要能尽快结束目前对峙局面就好”的心态。更重要的是,阿披实政府认识到,结束与“红衫军”的对峙可以使自己在未来的政治改革进程中处于主动地位,也可使这一进程尽早启动。(浙江《钱江晚报》)
3、曼谷之火燎原 红衫军打响“游击战”
两天的“清场”行动业已造成百余人死伤,悲愤绝望的部分红衫军死硬派由此开始抢劫纵火,以往市肆繁华、游人如织的曼谷一时间浓烟滚滚。持续2个多月的红衫军和平抗议,至此终于不可遏止地演变为局部暴乱,一直以来以和平形式聚会抗议的「刁民」甚或「顺民」瞬间变成抢掠纵火的恐怖「暴民」。(北京《中国青年报》)
19日,泰国军警展开清场行动之前,泰国前总理他信曾指出,政府方面对红衫军的武力镇压可能引发全国规模的游击战。英媒引述他信的话说:“有一种理论认为,军事镇压可能扩散怨恨,那些怀有怨恨的人将转变成游击战士。” (四川《成都晚报》)
显然,武力清剿收获最有可能的是“失败的胜利”,泰国的问题恐怕远远不会就此结束:一是“红衫军”强硬派不会承认失败,他们发起了更强烈的抗争。他们袭击了曼谷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中心商场、供电局、泰国电视台3台和盘谷银行分支机构等场所,纵火涉及约20个场所,包括泰国最大商厦世贸中心商场。泰国证交所因此不得不宣布20日和21日休市。而泰国政府20日则宣布对首都曼谷市以及其他23个省的宵禁措施延长3天,以平息当前的乱局。针尖对麦芒,斗争仍在继续。
二是泰国“红衫军”领导人宣布结束集会,这实际只是策略性妥协,是为了保存有生实力。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游行示威是泰国最高法律——宪法第69条所明文规定的权利。“红衫军”、“黄衫军”你方唱罢我登台,均利用此方法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红衫军”卷土重来只是时间问题。不过,值得警惕的是,大规模运用武力清场、尝到甜头并成功的泰国政府与军方,可能在未来类似行动中更可能有恃无恐。(北京《中国经营报》)
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对立中,既然精英阶层都不愿意妥协,再次错过一次解决国家内部严峻问题的大好时机,而且没有丝毫顾忌地运用武力,那么“红衫军”则更无妥协、理性的可能。(英国《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