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国外媒体如此精准,国内机构券商对经济数据的预测能力也相当高,中信证券在其今年1月初的月度数据前瞻报告中预计,去年12月食品价格将有所回落,但非食品价格将保持较快增长,预计CPI将达4.6%。今年1月20日,统计局公布的去年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PPI同比上涨5.9%,预测与发布数据高度一致。
宏观数据泄密造就了一批如世界杯期间那只神奇“章鱼”的“章鱼哥”。数据是宏观经济指标,它不仅关乎决策层对国家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控,更是普通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成为判断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风向标。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教授林秀香表示,该事件本身体现了经济信息的价值及其管理问题,因为经济数据关系到企业、投资者以及其他社会公众对国家经济前景的判断和决策。
背后藏有惊人利益链
其实,经济数据泄露在全世界范围内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经济数据在正式发布前,会被提前提供给相关的宏观经济决策部门和领导层进行参考。除了数据的生产环境,还涉及到数据传递链条上的各个部门,牵涉的部门多,难免会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点。
著名经济学家孙飞分析,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对于经济数据极为敏感。对那些机构和人士来说,提前获得经济数据就可能意味着可观的经济利益。
“如果机构分析人员总是拿到的数据很准确,在数据公布前就做出准确预测,客户就会愿意跟着你做。投资者正是利用所获数据与市场预期的差异进行获利的。如果债券投资者提前获得的数据比市场普遍的预期乐观,可先期购入债券,等待正式消息的发布;如果获得的数据较市场预期悲观,则提前卖出债券以控制风险。”孙飞表示,能更早、更快地获得数据体现了研究员获得信息的能力和研究能力,这一能力将直接与奖金挂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