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路透版”CPI七次言中 谁是“消息人士”?
http://www.CRNTT.com   2011-06-15 10:51:04


 
  这三个重要宏观经济指标,与国家统计局于当月17日才发布的数据果然无异。

  至此,路透社屡屡提前 “公布”经济数据之事开始受到媒体关注。2008年,曾展开调查,并于2008年7月发表《CPI数据疑遭泄露续:路透社称发布前已传开》一文,相关学者亦建议司法介入调查。彼时,国家统计局官员否认内部人士泄密。

  事实上,业界的怀疑并未妨碍路透社在对中国经济数据的预测上保持良好表现。

  2010年6月8日,路透社对5月出口50%同比增速的预测,以及6月9日,路透社称“5月CPI同比上涨3.1%”,在其后双双“应验”。

  今年2月14日,在统计局公布2011年首月宏观经济数据的前一天,路透社发文称,“据两位市场人士透露”,市场传言中国1月CPI同比上涨4.9%,低于市场预期,并指出“主要因官方调整了CPI的权重”。

  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CPI数据,的确并非此前市场普遍预测的5.3%,正是调整权重后的4.9%。

“泄密”链条查处难

  据记者了解,提前获得关键经济数据的境外媒体并非路透社一家。业界人士担忧的是,究竟是谁在连续向境外机构泄露关键数据?

  记者查实,2008年12月份的进出口数据,以及2009年7月16日公布的当年上半年GDP数据,都曾被境外媒体准确预测。

  2009年1月13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08年12月以及2008年全年外贸数据,就在海关总署发布官方消息的前一天,美国道琼斯通讯社提前准确预测出了这一组数据,甚至连小数点后的数字都完全一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