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看来,这种底气首先来自其对于高档家具市场强势的控制力。一个企业能秉持这种傲慢姿态,通常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垄断性质的国企;一是雄踞市场鳌头的企业。“达芬奇”正是后者。因为在竞争力上缺少能与之制衡的品牌,而它自身又有着极高的品牌形象和受众认可度,以及对市场份额的掌控力,有了这种控制力,它才会有与媒体叫板的底气。而从深层次来讲,它传递出来的则是国产品牌的发育不足,无力与之竞争匹敌,它自然敢扮“假洋鬼子”。可以说,无限风光的“假洋货”所对应的,往往是裹足不前的中国品牌。从这个角度来看,“达芬奇”,或者扩大到所有“洋货”而言,如果国产品牌弱势地位一日不改,“真洋货”也好,“假洋货”也罢,或将一直强势下去。
这种底气还来自监管的失位。国产品牌扮“假洋鬼子”,远非一两次了,从香武士音响到施恩奶粉再到欧典地板,工商部门、质检部门都表示要滴水不漏地把关,但因为“假洋货”往往涉及高档产品甚至是奢侈品,公众关注度不及普通商品,导致监管经常哑火。这一次,走得还是老路子。既然监管是“稻草人”,企业自然敢以假乱真,也自然敢公然宣称媒体报道不实,因为监管本就是马后炮,从被曝光到介入调查这个过程,它做手脚措措有余。
这二者,可以说是当下的普遍事实。一旦国有品牌立不起来,市场老被洋品牌霸占,而监管老是蒙着眼睛当“老好人”,类似的事还会发生。(时间:7月14日 来源:深圳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