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在宣布任命时曾刻意突出了这一点:“我想不出比骆家辉更合适的人选。100多年前,骆家辉的祖父乘蒸汽机轮离开中国,在华盛顿州做了一名仆人。一个世纪后,他的孙子将以美国最高级别外交官的身份重返中国。”
骆家辉的祖父骆世怀从广东台山到达美国华盛顿州做仆人的地方,距离州长官邸不到1英里。如今,他的孙子成了这座官邸的主人。这个梦主要在骆家辉身上浓缩:5岁前,骆家辉一直不会说英语;31岁以后,骆家辉就步入政坛,先是连任12年州众议员,然后以史上最高票当选州第一大县国王县行政长官,之后又连任两任华盛顿州州长。由此,成为美国政坛“华裔标杆”。
骆家辉在做州长之前,远远谈不上是“知华”。他与中国母文化的接触,限于小时父亲教授的一些唐诗宋词,以及孝道观念。而与中国现实的接触,则肇始于做州长之后的1997年访华。
在州长任上,他学会了与中国做生意。不仅使中国成为华盛顿州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且以该州为基地的世界级公司,在中国的生意都风生水起。这其中,包括星巴克、波音和微软。在商务部长任上,借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平台,骆家辉与中国的接触更为频繁。从政以来与中国做生意、基本年均访华一次的频率,每年接待访美中国领导人,丰富了骆家辉对中国的认知。骆家辉的“知华”,不是建立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政务交往基础上。华人血统在其中起的作用极其有限。
事实上,骆家辉自己的言谈举止,无一不在透露他的“知华”不等于“亲华”。每当在公众场合有华人希望骆家辉“秀”一下中文时,骆家辉从来以“只会几句台山话”加以婉拒。而在对华政务处理上,骆家辉更是表现出了强硬风格。近两年,在敦促中国继续开放市场、美国扩大对华出口、人民币汇率等议题上,骆家辉的调门都很高。
去年6月,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听证会上,骆家辉称:“将尽一切手段敲掉中国的贸易壁垒。”而在中国关心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尽管骆家辉曾在中国表示应该承认,但是在日本,他又明确表示,美国政府难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和“骂中国就是政治正确”的传统谬误一样,中国背景越浓厚,越要在事务处理时进行切割。这几乎是西方政治生态下的一种必然。这一点,骆家辉不会突破。而这也决定了骆家辉的履新,不代表中美关系新节点的到来。
有“福利”也有难度
实际上,奥巴马对骆家辉的看重,不仅是其中国血统,更在于其商务背景。这决定了骆家辉在中国的大使使命,基本上将围绕商务技术层面展开。这是一个容易上手又难圆满实现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