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药品不应沦为纯粹的获利载体
http://www.CRNTT.com   2011-09-14 15:32:00


 
  鱼精蛋白事件表明,我国药品产业链条还需从制度层面予以厘清。回顾我国医疗体系的演进过程,各级政府的财力早已无法支撑日渐庞大的公共医疗体系,不得不允许各公立医院通过药品加成销售获利,由此形成了“以药养医”的赢利模式。但实践的结果却是,医疗体系已严重“透支”了这一获利渠道。由于药品需要在专业技术的指导下使用,而整个药品市场80%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流通的,广大患者不可避免地成为高药价的最终买单者。此外,药品流通市场膨胀、公共信息平台缺位等问题,也助推了药品价格的上涨之势。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行政之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干预药品市场:其一,建立起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药厂生产基础药物,并通过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形式确保市场的稳定供给与低廉价格。其二,鼓励药品流通体系向扁平化发展,减少中间加价环节,降低购药成本。同时,在药厂、医院与监管部门之间建立协同信息平台。在对称市场信息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药品储备应急技术,维护廉价基础药品的动态平衡。其三,完善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当多数病患都纳入到保险体系、看病资费由保险组织向医院支付时,具备专业知识、熟悉行情的医疗保险机构必然会对医疗机构的服务与手法、水平形成外部监督,其强大的选择权能有效遏制医院的乱收费行为。

  以此观之,呵护我国基本药品市场的公共性,政府部门还需从体制深度进行改革,包括搭建医药市场统一规范的信息平台、完善应急药物储备制度、推动医疗保险体系发展等工作均应尽早启动。更为关键的是,主管部门还应当引导医疗机构实行医药分离、以技养医的经营模式,重树医德医风。

  鱼精蛋白告急凸显我国药品市场公共属性滞后顽疾,积极改革医疗制度不能再有拖延。 (时间:9月14日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