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多家航空公司陆续推出的“随心飞”机票产品,刷爆了不少人的朋友圈。
简单来说,“随心飞”产品主要是通过花费三四千元的价格,享受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一定条件下,不限次数的飞行服务。
在此之前,也有一些航空公司销售过年票/套票之类的机票产品,不过大多是针对飞行频率比较高的商务人群,或针对部分特定区域市场航线,所售的舱位及价格也都偏高。
而“随心飞”产品则面向广大消费者,这与疫情下飞行次数减少,航空公司为了填满座位,想出的“提前预售”方式有关。通过“随心飞”这种特殊的产品,提前锁定更多有刚性探亲或有灵活旅行需求的乘客。
然而,“随心飞”产品推出一年来,也遭遇了不少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随心飞”机票不好兑换,兑换机票数量不透明,人工客服难拨通,投诉不受重视等。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的“随心飞”变“闹心飞”,与以下几个原因有关。
一是航空公司幷不是公益机构,销售任何产品,都需要考虑投入产出。而对于“随心飞”这种不限次数的飞行产品,要考虑的就是是否会挤占原本可能通过正常(更高)票价来销售的座位,进而带来机会损失。
比如东航“周末随心飞”推出后最初几周的数据,top10的热门航线,周末随心飞旅客占比都在80%以上,也就是说普通旅客基本上都买不到票,特别是成都拉萨,基本上整条航线都成为随心飞专机。这个机会损失有多少?热门航线被占满,流失一个旅客估计要损失1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