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通知明确,不同渠道展示的核酸检测结果具有同等效力,严禁以本地健康码未能查询、未在本地开展核酸检测等为由拒绝通行,拒绝群众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得要求群众重复进行核酸检测。
通知一出,叫好一片。疫情之下,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早发现”的重要手段,而核酸检测结果则是出行的“必备品”。然而,由于一些地方核酸检测结果不互认,跨省出行之难超乎想象,既要“落地检”,又要“等结果”,增加了防疫成本,浪费了防疫资源,阻碍了人员出行,也不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有利于实现便利群众和推动发展相统一,有利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既回应了群众关切,也提振着经济发展的信心。
当然,政策虽好,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关键还在于落实。此次发布的通知名为《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的通知》,既然特别强调“进一步”,也就意味着此前早就有相关规定。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早在2020年4月和12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就已经发文,要求各地实现防疫健康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全国互认、一码通行。今年4月份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也再次明确要求“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
令行禁止,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要见于行动。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首先要做到坚定不移。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必然是有科学依据的,各地决不能为了显示自己更负责或是因为怕担责,就另搞一套、层层加码。
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也需要必要的技术支撑。目前,北京健康宝新增了可以导入外地核酸检测结果的入口,辽宁省的“辽事通”、吉林省的“吉祥码”可以随时切换省内核酸检测数据库和全国数据库……哪些地方的经验更可行、更便捷,不妨尽快在全国推广。
防控政策根据疫情形势而变,充分体现着科学性和精准性。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尽快落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尽可能不为发展“添堵”,这才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做法,也才能更好地实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来源:南方网 作者:高永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