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老板认为这不太合理。“我们开店,肯定要写上经营内容,才知道卖的是什么东西,就像路标一样告诉人们去哪里。这是顾客需要的,也是我们店家需要的。”这个道理是浅显的,门店招牌本就是传递信息,满足消费者知情权。如果没有经营内容,消费者如何按需进店。
据上饶市政府官网一篇名为《上饶市中心城区店招门楣设置导则(试行)》的文件显示:“店招门楣内容只能有店面名称及相关标识和图案,经营电话统一设置在店招右下角(尺寸:长40CM*高15CM范围内);禁止有经营范围和商品种类等信息,禁止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招牌统一尺寸与格式,还可以说是市容美化的需要,以避免杂乱无章。而招牌内不许出现经营内容,就有点不可思议了。很简单,没有经营内容,谁知道店内有哪些买卖?难道经营内容还有不可示人的,要藏着掖着不成。
此前,四川成都有网友爆料,包括她家商铺在内的一排商铺招牌被换成了拼音版,对生意产生一定影响。原因是将中文招牌换成拼音后,商家的经营内容就没那么显眼了,自己的门店明明是家面馆,还被人误会是蛋糕店、服装店。工作人员称,是为了统一美化沿街商铺,才更换的标识标牌。
如此“美化”,被舆论称为权力审美,即是将管理者的好恶强加到市容上。这种“美化”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美化变成了折腾,甚至是“丑化”。比如,有的地方将店铺招牌整体换成了黑底白字,被网友吐槽是“墓地风格”,不仅缺乏大众审美,还因为“黑白配”怪怪的,看着还有点吓人。如此权力审美,说白了,就是权力任性,我的地盘我做主,不顾商家的经营实际。
有网友就说,疫情防控期间,商家本就不易,尽量不要再给商家添堵。能与商家方便的,就要与商家方便。如果连个招牌都折腾来折腾去,又岂是服务意识,又岂是构建良好的营商环境。
有法律人士认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只要法律法规未赋予其某种管理事项,就不应过多介入干涉。这也是保护市场主体,维护正常经营秩序,促进市场活力的需要。如果商家的招牌内容,有违背广告法之类的规定,可以进行纠偏规范,如果没有违规,属于商家的自主权,就没有必要去干预。
招牌内容之类,幷不涉及市容市貌的美化规范,不知为何将其屏蔽掉。难道权力之手可以如此一手遮天,连商家的招牌内容都可以给遮盖掉,如此权力又从何而来,总要有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吧。如果不能自圆其说,权力之手就别管得太宽了,慎用手中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美学。(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徐汉雄 本文略有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