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卖芹菜遭罚6.6万元,如此执法于心何忍?
http://www.CRNTT.com   2022-08-31 18:17:46


 
  笔者有亲戚曾多年贩菜卖菜,深知作为普通进货者,他们往往会以肉眼判断蔬菜“合格”与否,且默认批发市场的菜是“合格”的。这也好理解。因为他们不具备自我检测蔬菜的仪器和能力。这背后,零售环节实际上把安全把关的责任“委托”给了批发市场和有关部门的检测人员。

  换句话说,要认真研判蔬菜不合格问题,就要全过程、全链条追溯、调查,从而进行源头性治理,还百姓一个放心感,幷按责任大小公平公正处理,化解风波。这才是行政部门参与社会治理的应有态度。

  只针对零售者“开炮”,对几斤问题芹菜就送上“天价罚款”,方向是不是偏了?对“小门小户”苛责如此,于心何忍?

  据报道,根据榆林市市场监管局2021年以来食品类行政处罚台账,针对小微市场主体的50多起处罚中,罚款超过5万元的就有21起,而相关案值只有几十或几百元。这似乎说明当地某些执法者的“兴趣点”只在于罚款,而不是治理。值得一提的是,执法者拿走芹菜检测,不是第一时间要求出具收据、进行召回,而是一个月左右才提出相应的要求,这也非常不合情理。试问又有几人,会将相关的票据保留一个月?

  说起来,“卖芹巨罚”与“拍黄瓜挨罚”何其相似!这类行政处罚,都有滥罚之嫌。

  小本经营,亟待善政支持。某些部门不是设法帮助小微市场主体,提供温暖的营商环境,而是开动心思重罚了之,令人遗憾、愤懑。国务院督察组此次对这一行政处罚做出纠正,大快人心,希望某些地方的某些执法部门引以为戒。(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伍里川)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