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施行动了谁的“奶酪”?
“霸屏广告”已经肆虐多年,为何至今无法消除?“霸屏广告”问题似“牛皮癣”反复发作,与其治理难度较高有关。
在百度搜索“弹窗广告推广”,映入眼帘的是数条声称可以提供推广营销服务的链接。
记者打开其中一条,发现该平台拥有业务优势、广告类型、成功案例等多个版块。在业务介绍中,该平台声称可以借助搜索和资讯流推荐,收集用户意图和行为数据,形成超过200万种特征的精准“用户画像”,识别每一位用户真实需求及兴趣爱好。在实时捕捉用户行为的基础上,实现覆盖60万家网站、手机应用联盟资源,横跨个人电脑、移动、交通、电视多屏的精准一站式广告投放。
“营销公司手里搜集掌握了大量用户信息,用户在各网络平台上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监视’之下。”在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员工对记者表示,简单的一张“用户画像”,背后是一条网上黑色产业链。弹窗广告成本低、投放量大、治理难,借助所谓的“大数据”技术,部分广告还实现了“精准推送”。作为一种时兴的网络营销手段,弹窗广告成为许多互联网公司的重要盈利来源。
据警方技术人员介绍,不法分子给非法软件设计了大数据画像功能,他们发现中老年用户对广告耐受度更高,往往会对他们的手机采取最为频繁的广告推送策略,加重侵扰程度。“老年用户的网络安全警惕性偏低,同时维权意识和能力又比较弱,更容易受侵害。”
此外,据警方调查,不法分子常斥资在一些高流量网络平台上投放广告,利用平台监管漏洞,对其已“暗埋”恶意代码的非法应用软件进行扩散。 |